当兴帝看到呈上来的榜单时,他的眼光不由得落在冷锋的名字上。
看到了冷锋的名字之后,就是兴帝也来了兴趣。去年的那次面圣,兴帝就对冷锋非常重视,不过可惜的是,冷锋在最后关头表现不佳。
而且当时洪山庄的商品也没有现在这么出名,让兴帝没有看到冷锋的潜在价值。如若不然的话,冷锋是没有那么容易离开京城的。
但是现在,兴帝看中的已经不是冷锋在文才方面的造诣了,而是他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力。
说实话,对于冷锋这次参加大朝试,兴帝反而希望他没有取得好成绩。
因为这样一来,他就有理由让冷锋应答他更多的条件。
当兴帝看到冷锋的名字出现在甲榜前十的时候,还真的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直到这个时候,兴帝都还没有见到冷锋的试卷,他也不知道自己之前亲自指示的那份策论试卷就是冷锋。
毕竟哪怕他是皇帝,也要遵守自己定下规则。
在没有决定最终的名次和等级之前,任何考生的试卷都不能开封。
在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很严,特别是最高等级的大朝试,为了杜绝阅卷官徇私,每张考卷的考生姓名都被遮盖。
而且在送给评审官阅卷前,还要先誊写一遍,以防阅卷官认出考生的笔迹。
不过出现像之前的那种情况,就要用原卷来比较。
然而即使这样,考生仍然有办法与考官互通声气,使考官能大体判断出考卷是哪位考生的。
不过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提前通过气的,会在自己的答卷前用上某些特定的字词。
阅卷时,评审官开卷一看即知是谁的考卷,一般很少出错。
然而,这种默契有时也会失手。毕竟只是某些特定的字词,也会在别人巧合之下蒙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