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每块一斤的话够吃几天了,我们用牛油纸包着,这样比较容易制作。”
“食品厂你看着办,人数不够,去农村招。”王致远说完,看向韦新春:“肥料厂那边也要全力生产,夏收之后,就要派上大用场,现在仓库有多少吨肥料?”
“赵书记的农业生产科从肥料厂提走了180吨,现在仓库还有8400吨左右的化肥。”
王致远想了想:“县里有公田在1.2万亩左右,一亩地60斤,就需要360吨,接下来还要给180吨才够用,接下来县里产的化肥只够十来个镇子使用的。”
“肥料厂要接着扩大,全县100多万亩土地,需要的肥料很多,罐头厂还是交给你下面的人,继续扩建肥料厂,再扩大一倍,才堪堪满足县里的需求。缺什么来找我,我来给你弄。”
韦新春想了想说:“今年厂里准备建立一个原材料生产基地,也建设一个大高炉用来生产原材料,扩建的话有些困难。”
“算了,按你的计划来,尽量提高产量,你也知道我们多缺化肥。”
韦新春点了点头,还是坚持建设基地生产原材料。
王致远向大家说道:“四月份以后的任务就是这样,大家调整一下生产计划,全力生产,不影响工厂的其他规划,人不够就招。”
大家没有质疑,也没有多问,就按照王致远的指示,回去调整生产计划。
#一点说明和答复:
1:书中的通和县是参考了几本县志写出来的,有些数据错误,经书友提醒已经修改了。
2:解放后县很多,市很少,一般后来的很多市称地委,通和县是一个大县,一般县城20万人左右,通和县特殊一点,有市的面积,不具备市的实力,打扫干净屋子,一切重来。
3:建工厂的过程没有怎么详细描写,但是炼钢、制药等重要的设备是找上面要的,其他小工厂设备在当时花钱还是可以买到的,这也是前面贷款的意义,事情都交给专业人士去办了。也没写详细,流程网上都有,仔细写,可以水几十章,没必要。
4:建国后大家这段日子过得还不错,很多地方年景好是可以吃饱饭的,至于××年后的一些政策我也会写到,前三十年也是分阶段的,不能固定认识。
5:一些平和的年头速度可能会加快一点,由于没有编辑,有些写着也不知道会不会出问题,这本会尽量注意。
6:年代文,单女主。
7:写部队那一段也是有增加资历的意思,毕竟太年轻,现在看来可能有些多余,走了不少读者。国民党士兵那些事情是有发生过的,但是不具备普遍性,一般都是压迫欺辱、打骂克扣……反正现在人是当不了这个兵的。
土改中罪大恶极的也只是少数,我看下不少县志53年人口统计时,地主成份的人占比也还是很多。
就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