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自刘瑁与曹操二分扬州后,刘瑁就将吴郡钱唐以南划归会稽郡之中,又命步骘担任扬州刺史,将丹阳郡汉军所统部分更名为临城郡,由应璩担任郡守。
新都郡交给了已经投降于汉军的陆逊,鄱阳郡交给了吴郡之中的二流世家,吴郡沈氏的沈仪。
要知道,这吴郡沈氏虽然在此时名声不显,可是在历史上,从东汉到南朝五百年间,吴兴沈氏子孙蕃衍,人才辈出。
据宋左文质《吴兴统记》引《沈氏先贤传》称:沈氏“子孙见史者一百五十八人,三十八人有正传,一百二十人附焉。”
不过此时刘瑁启用沈仪的原因却很简单,因为沈仪拒绝出仕江东,同时沈友被孙权所灭,对于汉帝刘瑁,沈家却给与了充足的配合与尊重。
因此刘瑁很愿意提拔一下沈家,来制衡一下如今在江东日益壮大的顾家和陆家。
至于会稽郡的郡守,则依旧由贺齐担任,但刘瑁却将会稽郡一分为三,其中会稽郡北部依旧隶属扬州,由贺齐担任郡守。
但会稽郡南部却分出了建安郡和临海郡,分别由降将丁奉与全琮担任郡守,以此来暂且稳定住孙氏被灭后扬州的稳定。
在刘瑁决意伐魏后,他便命令由屡次出征江南的荀攸担任总指挥,率诸葛亮、甘宁、太史慈、黄忠、顾雍出兵扬州,准备趁势攻取吴郡和丹阳郡,同时命令江州协助汉军主力伐魏。
在经历了一个多月后的江上生活后,荀攸一行终于抵达了扬州的州治,武昌,并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
“诸位,我们与魏国的真正大战,已经开始,经过了两年的准备,如今趁逆贼曹操新丧,新君登基,陛下兵分四路,同时向豫州、雒阳、冀州、扬州发起进攻,意欲一举灭魏!”
说到这里,荀攸停顿了一下,扫视众将,此次来到武昌的,除去甘宁、太史慈等将外,还有扬州刺史步骘、江州刺史孙朗以及贺齐、丁奉、全琮、陆逊、沈仪等如今分据各郡的郡守、将军们。
此时他们的脸上不见一丝倦怠之色,有的只是熊熊战意,因为众人都知道,如果不出意外,此战便是大汉与魏国的最后一战,此战便是他们捞取战功的最后机会!
试问天下将军,谁有不想当一个与国同休的国公爷,做一做那传说中的上柱国呢?
“此战,我们的目标很简单,那便是拿下吴郡和丹阳全郡,寻机过江北上!杀入徐州腹地!诸位,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贺齐率先起身,神情恭敬地说道:“末将虽降汉,然则亦不愿江东百姓再受战火荼毒。吴郡之地,水路纵横,城池多依水而建,若能先断其水路,则吴郡可破也。”
丁奉亦起身附和道:“贺将军所言甚是。吴郡水网密布,若能以水军封锁各处要道,断绝魏军粮道,则吴郡守军不攻自破。”
“诸位将军所言皆有道理,然则逊以为,吴郡之战,不可轻敌。魏军虽水军不强,然则陆战之力,亦不可小觑。且吴郡世家大族众多,盘根错节,若不能安抚民心,恐生变故。”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逊以为,可先遣使者入吴郡,晓以大义,陈明利害,争取吴郡剩余大族的支持。若能里应外合,则吴郡可不战而降。”
一直沉默不语的沈仪也起身,他略显拘谨地说道:“陆将军所言甚是。吴郡沈氏,虽为吴郡二流世家,然则在吴郡亦有几分薄面。仪愿为前驱,前往吴郡,以为内应。”
荀攸欣慰地笑了笑,江东降将之中,亦有可用之才!
他的手指在沙盘上轻轻划过,点在吴郡之上,继续说道:“江东之战,首重水军。甘将军,定海府水军乃天下精锐,不知将军有何破敌之策?”
甘宁闻言,虎目之中精光一闪,他起身,雄壮的身躯犹如一座铁塔,傲然道:“公达先生!江东之战,水军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