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陈宝根的感激

林宛如看向人群中央的杨白衣,深情的目光中,带着一丝崇拜。

喊完了口号,背完了语录,杨白衣悄然退去,陈百旺开始给大家发钱。

首先发的就是知青们,他们被分在希望瓜子厂以后,从翻地到播种,从除草到浇水,一直到收获以后炒制成瓜子,全程都在参与,是希望瓜子厂的重要管理人员。

一共九个知青,每人发了二十几块,一共一百八十块钱。

对于知青们受到的特殊照顾,社员们没有丝毫不满,反而觉得这是他们应得的。

大家都知道,杨白衣之所以劳心费力的牵头搞希望瓜子厂,希望果园,照顾知青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这是知青们命好,和杨白衣分配到了同一个生产队,其他人羡慕不来。

剩下的社员包括所有的大队干部,甚至杨白衣自己,都是按人头一人分了三块钱。

还剩下几十块钱,留在了大队部充当经费。

“杨大夫,谢谢您。”

一个穿着破烂,浑身都是补丁的男子,领完钱以后,带着全家向杨白衣鞠躬表示感谢。

这个人杨白衣认识,名字叫陈宝根,算是陈家屯过得最艰苦的一类人。

他家里就是典型的人多,劳动力少。

陈宝根的父母,以前也称得上是命运多舛,养育的孩子,都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夭折了,快四十岁才有了陈宝根。

夫妻俩小心翼翼的把陈宝根养大,给他娶了媳妇。

因为家里人丁不旺,生孩子就成了他们全家的执念。

陈宝根的老婆,肚皮也争气,八年时间给陈宝根生了五个。

今年老大才十一岁,最小的才三岁,现在陈宝根的老婆肚子里还有一个,看样子也快生了。

因为这些年,陈宝根的老婆不是怀孕,就是在生孩子,所以几乎没有好好上过工。

陈宝根的父母年事已高,只能做一些最简单的农活,一天才能挣到五个工分,全家只有陈宝根一个壮劳力。

老两口勉强能挣出自己的口粮,剩下了一家七口,全靠陈宝根一个人的工分养活,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秋收分到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到生产队借钱借粮,成了他们家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