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女友在紧张和恐慌中未能看清劫匪的面貌,吕老在接手案件后,决定另辟蹊径,通过脚印来寻找真凶。
然而,当办案人员们来到抢劫现场的长凳前时,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地面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上百个脚印,杂乱无章,显然是众多游客留下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确定哪个脚印属于凶手,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这个关键时刻,吕老的冷静和缜密的头脑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站在长凳前的一块空地上,开始了他的实验。
右手假装持刀,吕老连续做出向前伸递的动作,模拟抢劫时可能的姿势。
接着,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地面,然后又站起来继续模拟动作,这样的动作他重复了好几次。
周围的办案人员看着这一幕,心中充满了疑惑,他们不明白吕老的真正意图。
然而,这正是吕老的高明之处,他通过模拟凶手的动作,试图确定持刀抢劫时双脚的位置、发力程度以及走路的特点。
通过这一系列的模拟实验,吕老注意到了在特定动作下,脚印的深度和分布会有所不同。
他推断,凶手在紧张和恐慌中,其步伐和压力分布可能会与常人有所区别。
这些细微的差别,可能就是破解案件的关键。
经过反复的体验和细致的观察,吕老得出了一个关键性的结论。
在持刀抢劫的过程中,如果劫匪要向前伸出刀子威胁受害者,他们的左脚必然要微微向前迈步,并且将重心压在上面。
这样的动作会导致左脚的印痕比其他人的脚印更深,这正是区分凶手脚印的关键特征。
接下来,吕老采取了一项大胆的措施。
他将长凳前几平方米的地面全部圈住,精心浇筑了整整50斤石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立体石膏模型。
待石膏凝固后,吕老将这个形状酷似大饼的模型小心翼翼地带回了实验室。
在这里,他开始了更为精细的工作:逐层逐层地切开石膏模型,仔细观察上面的脚印。他发现,脚印越深,渗透的层数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