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边,曾国藩亲自送别郑敦谨。
江风凛冽,郑敦谨的目光坚定而遥远,他没有回头,没有言语,径直踏上了离去的船只。他的背影,如同他的心情,充满了决绝和释然。
郑敦谨没有回京复命,而是直接提交了辞呈,宣布从此退出官场,永不为官。
场景九:慈禧的独白。
在紫禁城的深处,慈禧太后独自一人,面对着雕花窗棂外的沉沉暮色,她的内心如同这渐暗的天色,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她已经深思熟虑,对马新贻的死,她有了自己的看法。
“马新贻已经走了,”她低声自语,“湘军的人还有三个总督,九个巡抚,他们手中握有重权,遍布四方。我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死,就对他们所有人失去信任,那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慈禧太后的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她意识到,即使在曾国藩手握重兵之时,他也未曾有过任何越轨之举,甚至在后来主动裁减了自己的军队。
现在,他已是风烛残年,力量大不如前,不再可能掀起什么大风大浪。
“人老了,心也该静了。”慈禧太后轻叹一声,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也带着一丝释然。
她知道,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保持稳定比什么都重要。对于那些曾经的风云人物,她选择了宽容和理解,这不仅是对曾国藩的宽恕,也是对整个湘军系的安抚。
刺马案,作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其背后的真相一直是历史学者和爱好者热议的话题。
其中一种广为流传的观点指向了湘军的核心人物,即曾国藩的亲信、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
黄翼升所领导的水师因军纪松散而在地方上引发了不少冲突,这使得他与当时负责地方治安的两江总督马新贻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在天津教案发生后,清廷命令马新贻加强长江水师的布防,而黄翼升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并在公开场合与马新贻对立。
正当马新贻着手处理长江水师的指挥权问题时,他遭遇了张文祥的刺杀。
这起事件的发生,无疑为刺马案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小主,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尽管存在这样的猜测,但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来支持黄翼升与刺杀事件有直接联系的说法。
关于刺马案的真相,历史学者和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