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们各自返回,肩负着寻找媒人、促成这段姻缘的重任。
杨月楼找到了他戏班的班主,希望他能作为媒人,为他与韦阿宝的婚事牵线搭桥。
而韦阿宝,则求助于她的族叔,希望族中的长辈能够出面,为她的爱情给予祝福。
在杨月楼这一方,事情进展得颇为顺利,班主对他的婚事表示了支持。然而,韦家那边却掀起了波澜。
韦阿宝的父亲,作为一名常年奔波于外的香山商人,对于女儿的婚事有着自己的看法。他的态度成为了这场婚事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尽管韦阿宝与杨月楼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韦阿宝的叔叔却站出来,坚决反对这桩婚事。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清朝社会,杨月楼作为戏子,被划入了“下九流”,与韦家这样的商人家庭结亲,无疑是一种身份的落差。
根据清朝的律法,“良贱不婚”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韦阿宝的叔叔认为,这样的联姻不仅违反了法律,更是对韦家名誉的玷污。
面对家族的反对,韦母陷入了两难。她深爱着自己的女儿,不愿看到女儿的心愿破灭。
在多次尝试与韦叔商量未果后,韦母决定采取一种更为激进的方式——抢婚。
在清朝的上海,抢婚不仅是一项深植民间的传统习俗,更是获得了官方的默许。
这一独特的婚礼形式,成为了当时社会风貌的一种体现。
相传,在农历十一月初一这个吉祥的日子里,韦阿宝依照这一古老习俗,悄然离开了自己的家,与杨月楼一同前往附近的酒店,秘密举行了他们的婚礼。
在那个月光朦胧的夜晚,两颗心在传统与爱情之间找到了平衡,他们的结合不仅是对习俗的遵循,也是在清朝律法的框架内寻求自由的象征。
然而,这段看似完美的姻缘却遭遇了意外的风波。
韦阿宝的叔叔,一位坚持传统礼教的香山籍商人,在得知这一行为后,怒不可遏。
他联合了同籍的商人们,向县衙递交了诉状,指控杨月楼盗拐良家女子。
这一纸诉状,不仅将杨月楼和韦阿宝推向了风口浪尖,也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