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谦勇善德

成道天书 鸿书 1988 字 10小时前

圣人老子在《道德经》第六十八章,主要阐述了“不争之德”以及善于用人的智慧。

从“善为士者不武”修者自可以看出,老子所强调的,乃是一种超越单纯武力的高明方式。

一个善于用兵的将帅,并不会去依赖个人的勇猛和武力,而是通过智慧和策略,来引领军队建功立业。这种方式不仅更加高效,也更加符合于天道的自然法则。

“善战者不怒”告诉修者,真正的勇士不会轻易发怒。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平时的生活中,情绪的控制至关重要。

一个能够始终保持冷静、不被愤怒或是悲伤等负面情绪冲昏头脑的人,方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布署,从而成为引领者,带领他人和自己走向胜利。

“善胜敌者不与”揭示了战争的更高境界。善于战胜敌人的人,并不追求与敌人的正面交锋,而是通过智慧和策略来使敌人屈服。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正是老子一贯反对战争武力、推崇以柔克刚的体现。

“善用人者为之下”则强调了善于用人的重要性。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懂得尊重他人、善用他人的力量。

此种谦逊的态度,不仅能够赢得下属的拥护和忠诚,更能够形成强大的团队聚合力,共同应对各种群体团队挑战。

要知道,人乃群居生物,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仍也是势单力薄的纳米,所谓双拳难敌四手,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正在于此。

从此章节中,修者可以汲取到许多关于领导、战争和人生的智慧。应用于红尘世道现实生活之中,修者也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他人、善于利用他人的力量,以更加高明和智慧的方式,去应对各种挑战机遇和困难与果报。

作为修行者,自应该认识到,真正的力量,并不在于个人的勇猛和武力,而在于智慧和策略的运用。体强智弱,智高身衰皆是道体失衡,只有高智商应用,增强自身体质,不断追寻道途和谐,方是天道合一,大道至简的基石所在。

此一章节,圣人老子以深刻的哲理和智慧见解,为修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让修者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领悟和实践智慧感悟,以更加从容和自信的步伐走向未来,面向新境界。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曰“: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其中之意是“真正的勇士,不是杀气腾腾之人,善于带兵打仗的人,不是那气势汹汹之辈,神机妙算者,自不必与敌对面交锋,善于用人者,心甘情愿居于人下。这就是不争不抢的美德,这就是得人用人之能力,这就算相配相合相同于天道。所以说上古之时便是如此!”

话说公元一世纪初,十年中,王莽篡位,夺取了汉室皇朝的中央统治政权,改国号为新。

华夏全国各地,陷入不知所谓的惶恐状态,到处动乱不宁,匪患猖獗。农人因田地被战车和马匹蹂躏破坏,不能再事耕耘劳作。商人害怕盗匪抢劫,闭门不出,哪敢营业叫卖。年轻平民不是被强行拖去做劳工服役,便是入了绿林上了山寨,去当土匪强盗。

在那样动荡无安的时世中,那一时刻,却有一个姓蔡名顺的青年人,绝世独立,生而为人,便是要做人当行之正德好事。

蔡顺很小时,其父就丧生在乱世,单靠其母给人家缝缝补补,得些许钱粮,把他含辛茹苦地养大成人。

蔡顺长大后,以替人种田为生,虽是个苦力劳工,对母亲却是极其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