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解说起来只有不多的几句话,但是吴昊和刘克渊两人已经整整忙碌了两天,这才将需要的材料准备好!
而今天就要开始对电池制备了。
两人来到实验室,穿好防尘服,开始着手精心挑选出高能量密度的镍钴锰三元材料。
看着放在无尘盒中的微小却纯净的颗粒,上面闪烁着神秘的光泽。
吴昊深深呼出一口气,开始运用复杂的化学工艺对碳纳米管进行特殊处理,使其具备更优异的性能。
当处理完成的碳纳米管网络与镍钴锰三元材料相遇,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它们逐渐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纳米结构碳基复合氧化物。
吴昊紧盯着仪器上的数据,眼中满是期待,当看到测试结果显示导电性大幅提升,锂离子嵌入与脱出速度加快,他知道自己成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然而,在负极材料的制备上,两人面临了巨大的困难。
硅纳米颗粒的制备需要极其精确的控制条件,稍有偏差,就会前功尽弃。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终于成功合成出大小均匀、性能稳定的硅纳米颗粒。
随后,他将这些硅纳米颗粒小心翼翼地嵌入事先制备好的多孔碳基质中。
这个过程就像是在搭建一座微观的城堡,每一个硅纳米颗粒都要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当多孔碳基硅复合材料最终成型,吴昊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又有了新的突破。
而实现正负极材料之间高效、安全连接的关键,在于先进的陶瓷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吴昊先分别合成聚合物电解质和陶瓷电解质,然后在精密的仪器中,将它们按照精确的比例和工艺进行复合。
这个过程需要极度的耐心和精细的操作,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电解质性能的下降。
终于,所有的材料都一一到位,两人相视一笑,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下来,长长地舒了口气。
刘克渊的眼神中闪烁着激动与期待,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这些材料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电池产品。
他轻轻抚摸着那些盛放材料的盒子,仿佛在与它们进行无声的交流。
吴昊见状,轻轻拍了拍刘克渊的肩膀,提醒道:
“老刘,看看时间,不早了。
咱们今天已经做了足够多,不如先放松一下,养精蓄锐,明天一早,咱们精神饱满地来,争取一次就把电池组装成功。”
刘克渊闻言,脸上闪过了不舍得表情,但他也明白吴昊说的话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