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致得出结论,这小子没憋好屁!
但是没谁敢先跳出来,只是默不作声,等着钟年的下文。
钟年微微失望了下,但很快接着道:“你们应该也都知道,朝廷最近张罗着开荒的事宜,加上红薯这些东西的产量,你们也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其中黄老您是去南郊看过的,应该明白不出两年,粮食将不再是困扰百姓的难题。
甚至必然要有百姓因此被解放出来,土地上用不了那么多人,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可以让这些人进城务工呢?
你们想啊,如果务工的人多了,那么是不是就可以扩大生产?扩大生产之后,即便商税比例降低,因为产品总量上去了,商税的总额反而会有所提高,最起码也能保证现在的水准。
与此同时,百姓们也因此受益,可以获得土地之外的额外一部分收入,远了不说,起码能让一家人一个月多吃两顿肉,这已是极好了。
同时对于商人来讲,虽然工钱支出扩大了,但是商税降低了,规模也上去了,其实也是收益的一方。这样三个方面都能保证,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这下听明白了,敢情就是让他们广招工人,扩大产业规模啊,这……好事啊!
虽然众人不明白钟年为什么会这么好心,可是这不影响他们看到这其中的利益。
明初腐儒终究是少数,这些人或多或少家里都有些产业,毕竟年轻时候做过官,虽然俸禄低的可怜,但是谁在位还不捞两把了,尽管他们之中最大的也就做到过正四品,可是在小小的江宁开两家产业可太轻松了。
不过,众人还是有些担忧,尤其是那些没见过新型作物产量的人。
一刘姓老者面露为难地道:“大人,您也知道,我们虽有些家产,但眼下这规模便已是极限,实难……”
说到底,钟年这就是个空头支票,如果事情真的都按照钟年所说的方向去发展,那这自然是血赚的买卖,可若是有所偏差,比如说那所谓红薯土豆,并没有那么高的产量,或者说并没有那么多农民愿意转行当工人……
那他们现在的投入,不光没法回本,甚至还会成为负担,到时候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能低价变卖部分产业,以及时止损,众人心想:钟年未必就不是打着这个主意。
其实钟年这把还真是好心,当然也有私心,可是这的确是双赢的买卖,这些人带头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手工业发展,产品产量上去了之后又可以推动资本主义萌芽,虽然这是个很缓慢的过程,可若是人为的去推动,必然要快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