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孔镇阳参与军部旧址的事情简直匪夷所思。

为了帮吴斌,李青山是不信的。

周严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白,有人想通过临海集团的问题攻击王鹏飞。

李青山对此也半信半疑。

对临海集团的了解,李青山比周严多的多。甚至比王鹏飞也多的多。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改善国际环境,国家一边接受援助,一边对外援助。

在这种形势下,成立了将近二十家省级窗口型公司。

这类公司一开始都是拥有行政权力的。

尤其是进出口配额审批和劳务输出管理,权力之大,放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一直到机构改革,这类公司被拆分。

行政部分成为各省外经贸委的主要班底,企业部分开始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才逐渐形成今天的格局。

到如今,将近二十家公司,绝大部分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撤销或者破产。

像临海集团这样生存下来并且发展不错的,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但复杂的背景,和政府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也让临海集团背着沉重的包袱。

包袱不仅仅是陈年旧账无法理清,还有很多隐藏在水面下的利益输送。

临海集团历任领导,都不敢细究海外业务。因为这里面有些东西,连省里都不敢细问。

上百个海外分支机构,集团到底能掌握多少,也是个不能细想的大问题。

在一些地方,临海的分支机构一边做着分内的事,一边利用国家和集团的力量做自己的生意。

这样的机构上面,具体牵涉到哪一个人,哪一个层级,除了当事人,没人能说的清楚。

李青山上任伊始就大力拓展国内业务,也有避开这方面麻烦的原因。

做出成绩,然后转入行政体制。临海集团在李青山的事业规划中,是,也只能是个跳板。

至于临海集团的内部问题,谁都没办法。

只能等着高层下决心解决,或者依靠时间,逐渐抹去所有的一切。

在李青山看来,要么以后把国内和海外业务彻底分离,把临海拆分成两家公司。

要么就只能步其他公司的后尘,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