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赵红梅也成了作坊里的一员。
不只是她,金婆子和赵婆子也都在这边上工呢,她们跟杜婆子一起干活,无论干什么都是有说有笑的,精气神儿看上去都比以前好了。
这让杜若觉得,老人家也是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子的。不能总是闷在家里,干点儿力所能及的活儿也是好的。
她上辈子在现代社会的时候,总会听到哪家的老头老太在老家的时候,干活下地样样行。
可是被孩子们接到城里来后,啥活儿也不干,住在干净的楼房里后,身体反而一天不如一天了。
有的人会说,这人就是个劳累命,歇下来就不行了,命也到头了。
可谁又能知道,老人家在老家的时候,周边都是同龄人,有事没事儿的说说话,舒解一下心情。
下地种菜,种自己吃的粮食,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啊。
这年头谁家能有那么多的地让你种呢?孩子们都不在家,老两口子的地能有多少?
对那些老人家来说,下地干活也是一种工作。到了城市,没了工作,被儿女养着,听上去好听,可吃喝啥的都要伸手要,出门都是不认识的人,心情能好才怪呢。
总之,谁有不如自己有,哪怕儿女也是一样。
杜若突然有一种要使劲儿赚钱的冲动。哪怕自己老得走不动了,只要手里握着足够的钱,她就能想过啥日子就过啥日子,更不会看谁脸色生活。
对于知青院那边的情况,自有人给她送情报。
孟小蕊自从知道了杜若想知道万欣然的情况后,便自告奋勇地盯着她。
隔上个一两天就会给她送一封信,里面写满了万欣然的近况。
杜若每次看完信后都是烧掉,好让孟小蕊放心,她也不需要留下这类证据。
一连数日,知青院里的万欣然白天都待在自己的屋里,也不知道吃些啥。
她屋里的烟囱倒是冒烟的,都不出来上厕所的,谁知道这人是怎么解决吃喝拉撒的。
不过,人家孟小蕊是很称职的,一直盯到晚上。到了晚上,大家都睡下的那个时间,万欣然是会出来走走的。
可能是去厕所蹲坑了吧,这人每次出来她都能闻到一股恶臭。等这人回屋后这臭味儿便没了,很是奇怪。
还有就是,知青院里的人这两天也不怎么谈论万欣然了。实在是这人太能躲了,无论外人怎么说她,她就是不出门。
这是今天孟小蕊给她的信,说的是昨天的事情。
杜若看完信后扔灶膛里烧了,她继续将糖加热。
“这是第七天了。”杜若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