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电筒的光芒照在颉利可汗身上的时候,颉利可汗一眯眼,知道坏了~~
不得不承认,颉利可汗作为草原上的一代枭雄,确实有两把刷子。
此时见势不妙,颉利可汗以最快的速度,调转马头就往回跑。
你别说,虽然颉利可汗就剩下了200多人,但这200多个人,可都是他挑选出来的精锐。
要不是精锐的话,怎么能担任他的亲卫呢?
船小好调头,这话用在军队上也成立——队伍小,规模小,行动就会迅速。
这200多个人跟着颉利可汗,以最快的速度,调头往回窜。
颉利可汗往哪里跑?他准备往阴山北麓跑。
他的叔父——小可汗苏尼失,就驻扎在阴山脚下,他只要赶到那里,逃到阴山里面,唐朝大军就拿他没办法了。
这是颉利可汗最后一条生路,他必须要紧紧抓住。
不得不说,颉利可汗骑的是真千里马~~茫茫夜色中,眨眼功夫颉利可汗就跑得无影无踪。
饿了三天,有人给你送来一只煮熟的鸭子,举到鼻尖儿,让你闻了闻味儿,然后他又把鸭子拿走了~~
你说这气人不气人?
李绩、李道宗现在就是这种感觉。
颉利可汗大摇大摆地跑到自己跟前打了个卡,然后掉头就走了~~
这种侮辱,一代战神李绩绝对接受不了。
于是乎,李绩、李道宗指挥人马,盯着颉利逃跑的方向紧紧追赶。
手下的军卒不需要李绩、李道宗催促,都是红着眼睛一路狂追。
抓住颉利可汗,这是多大的功劳啊~~
这个功劳“吧唧”一声掉在眼前,眨眼间又飞走了,你说~~这些军卒能不玩命狂追吗?
何况,前面就两百多个人——这一小撮人,用人堆也能压死他们,这简直就是无风险的大功劳啊~~
不管怎么说,人家颉利可汗是土生土长的草原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辈子。
不说草原上哪个地方长棵草,颉利可汗都知道,最起码人家路熟啊~~
就这样,在李绩、李道宗的一路狂追中,颉利可汗还是先行一步,逃到了阴山脚下。
见到了叔父——小可汗苏尼失,颉利可汗来不及客套,大体把情况说了一下,就一头扎进了阴山深处。
颉利可汗相信:唐朝大军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深入阴山来搜寻他。
在这么大的阴山中搜寻几百个人,难度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