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体现日本侵略者在战败后下场的全貌,那么除了侵华日军外,还有诸如其它战区对待日本战俘的方式也有必要提及。
比如苏联在中国东北俘虏的约六十万日本关东军。
在二战过程中,苏联有约两千七百万军民丧生,其中包括大量青壮年男性,这使苏联的人口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大量的城市和乡村也被德国军队以“焦土政策”严重毁坏。
工业和城市建筑被摧毁。
农田、农舍被焚烧,农业生产遭到巨大打击,导致粮食产量锐减,饥荒严重。
而这六十万日本战俘便成了苏联眼中大有利用价值的免费劳动力。
如此庞大数量的战俘被苏联押送到西伯利亚等地的四十九个劳改营进行强制劳动。
这些日本战俘在严寒的西伯利亚为苏联伐木、挖矿、种土豆、修建铁路公路等繁重的体力劳动。
因为苏联本身也存在战后粮食不足、工业生产能力衰退等问题。
自然不可能给这些战俘提供等同正常军人的粮食与御寒衣物供应。
这些往日在中国嚣张跋扈的日本侵略者,如今就只能在饥寒交迫中被苏联极尽压榨劳动力。
过于严苛的生产任务和生存条件,自然会带来严重的伤亡。
饿死、冷死的情况,在数量庞大的战俘中每天都在上演。
有些战俘因缺少御寒的衣物鞋袜,在严寒中患有冻疮后,便会被苏联军官视为丧失了劳动力。
遭受过德国侵略的苏联,自然对这些比德国侵略者还要残忍且罪恶的日军颇为鄙视仇恨。
所以根本不可能浪费粮食白白养活没有劳动力的日本战俘,所以会极为干净利落地将患有冻疮的战俘枪毙,并扔入焚烧炉中当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