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砥平里的联合国守军接到的是不许后撤坚守待援的命令,所以他们在战斗开始前就已经做好了最充足的准备。
首先收缩战线减少薄弱点,在直径一点六公里的范围内构建了环形防御阵地,各营战地紧密衔接。
又将榴弹炮、坦克、迫击炮、重机枪集中在环形防线内,形成没有死角的强大火力网,可对周边区域进行最大程度的火力打击。
另在环形阵地的前沿,环绕坦克挖掘了壕沟,密集地布置了防步兵地雷和照明汽油弹,能够有效迟滞和杀伤进攻的步兵。
更是颇有开创性地利用朝鲜的严寒,在环形阵地的四周泼水制造出陡滑的冰区,增加志愿军接近和进攻的难度。
当东线志愿军正式对砥平里之地进行进攻时,便立即发现敌人兵力远超出预期,有六千余人,且工事坚固、火力强。
志愿军当晚攻击部队六个团共一万余人,却在付出巨大伤亡后仍无法攻入敌人的环形阵地。
志愿军其实当然也知道,敌军在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区将所有火力都集中在一个小圆圈里,只要志愿军凭借重火力猛烈轰炸上一遍,这么一个看似如同刺猬般的环形防御圈顷刻就能被炸上天。
敌军这样的布置也完全就是自寻死路。
可是李奇微就是吃定了志愿军没有这样的火力,就是有少量火炮,以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炮弹也根本不够用。
想要拿下砥平里,志愿军就只能拿命填。
而如李奇微预料的那般,负责围攻砥平里的志愿军只有三个炮兵连,约十二到十八门火炮支援。
火炮数量少,威力也小,就连炮弹数量都是论颗消耗的志愿军,在初期并未能根本打动敌军。
从2月13日下午五点半打到第二天天亮,第一天的进攻以志愿军付出重大伤亡未能攻破防御为结束。
而白天自然是属于敌军的。
尽管西线的战事吃紧,但美军仍然能从日本起飞战略轰炸机进行支援。
志愿军在巴掌大的地方只能被动承受敌人强大的火力。
足足挨了半天之久的轰炸后,砥平里的敌人还趁机主动出击。
西线惨烈的场面在这里又一次上演。
毫不吝啬弹药的敌军简直就是以火海洗人海。
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紧急以及战前的预料不够充分,志愿军并没有第一时间构建起像敌人那样有完善体系的一整圈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