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美利坚的顶级精英,亚历山大的知识面自然是极为广博的;
然而,即便是他再如何见多识广,对于当下尚未普及的实验室技术,他也是一片空白啊!
亨利所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
亨利热情洋溢地开始解释:“鼠标的结构其实很简单,你可以想象它像一个小巧的装置,底部装有两个互相垂直的扁平圆轮,每个圆轮分别与一个机械变阻器相连。
当鼠标在桌面上移动时,这些圆轮随之转动,进而改变了变阻器的电阻值。
如果我们施加固定的电压,那么随着电阻的变化,鼠标反馈回来的电信号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系统通过解读这些变化的信号,可以计算出鼠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产生一组随鼠标移动而变化的动态坐标。
正是这些坐标决定了鼠标在屏幕上所处的位置和移动情况,这样一来,它就能代替键盘的方向键,让用户能够自由地将光标定位在屏幕的任何位置……”
亚历山大听完详细的讲解,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显然对鼠标的用途有了初步的概念。
看到亚历山大若有所思的样子,亨利继续补充道:“这种直观的交互方式相比传统的命令行界面要容易理解得多,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曲线。
想象一下,文件夹和文件都以图标的形态呈现在屏幕上,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办公桌一样。
你可以简单地通过拖放来复制或移动文件,而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命令。”
“我们还可以为这个操作系统添加窗口管理功能,让用户能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轻松切换,无需关闭当前的应用就能打开新的程序。
这样,用户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哦~这真是个伟大的创意,如果真的能够实现,一定会给微型计算机带来革命性的飞跃!”
亚历山大听得热血沸腾,他似乎已经构想出自己使用这样一个操作系统的情景了。
不过,在激情消退后,他不由想起了如今科技条件的局限之处:“那我们怎么解决兼容性和性能问题,确保这个操作系统能够被广泛接受呢?
毕竟,我们现在可用的硬件资源都非常有限——处理器只有大约1 MHz的8位CPU(如Zilog Z80或Motorola 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