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祀与戎(9)

随后督帅决定对方还是没有动作,就引爆了埋在燕赵省的暗子,也就是王家和宋家这两个原本就想投靠庐州的两个燕赵省的世家大族,他们袭击了安长河。因为督帅并没有想拿下燕赵省增加自己这边的经济负担,所以选择了侮辱性很强的手段,那就是让王家和宋家突然袭击安长河让大名鼎鼎的安省主变成了太监。

随后孙小龙奉督帅的命令拿着安长河被废的照片给郑彩霞看,让她一瞬间心理崩溃了。随后孙小龙作为一直给督帅做脏活的人,给郑彩霞看了郑彩霞和安长河那个女儿的照片威胁郑彩霞,如果郑彩霞不配合,他们能废了安长河那个省主,更能杀了郑彩霞给安长河生的那个庶出的女儿。

这样倒是能解释,为什么安长河敢放心把郑彩霞放回来还不担心郑彩霞失去控制了。不过随后最吊诡的事情就来了,安长河威胁自己一直收买的军中宿将李清泉杀了王家和宋家满门。这个当然好理解,安长河着急报仇呗。可是安长河居然安排李清泉去了郑彩霞和钟启明的家。而且郑彩霞还半推半就的和李清泉发生了关系。

当然李清泉来之前,郑彩霞也很是顺从的给宪兵总队进行了报告。但是,问题就来了。郑彩霞可以因为担心女儿的安全被策反做双面间谍。这个很好理解,但是她配合宪兵队抓住李清泉就不怕安长河也杀了自己的女儿吗?

崔敏坐在椅子上,手里捧着逐渐冷却的咖啡,眼神复杂地盯着面前摊开的档案。他轻轻叹了口气,将目光移向墙上的大屏,屏幕上滚动的动态数据与地图显示着宪兵总队最新提交的治安巡逻路线。所有细节看似都在严密监控下运作,可他心里明白,真正重要的信息,从来不会直接出现在屏幕上。

“郑彩霞。”他低声念出这个名字,仿佛试图从仅有的线索中拼凑出一个清晰的轮廓。但越是深入,他越觉得自己仿佛被笼罩在浓雾之中,每一步都踩在虚空。

这些档案上记录的事情,细节无疑精准,却透着一股刻意的矫枉过正。就像有人专门设计过,表面上一切合情合理,但某些地方——不管是安长河的过于“仁慈”,还是郑彩霞的“顺从”——都透着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吊诡。

“督帅究竟想让我查什么?”

崔敏喃喃自语,将目光投向窗外。外面的世界依然残破,风沙吹过废墟,天空阴沉得仿佛要塌下来。他知道,如果自己主动给柳青打电话或者越级向督帅请示,确实能快速调出相关的口供记录。但正因为如此,他才犹豫不决。

“柳青会告诉我她想让我知道的,督帅会让我看到他希望我查的线索。”

这种信息筛选的过程,无疑是在削弱他真正掌握全貌的能力。而督帅让他彻查的命令,究竟是信任,还是某种考验?他不敢妄下结论。

崔敏再次翻看档案,将记忆里的细节与文件逐一对比。他必须靠自己的判断找到突破口。

第一点,安长河为何确信郑彩霞是钟启明的妻子?

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合理解释。即使安长河有心示好,也不可能依靠普通手段确认郑彩霞的真实身份,更别提当时通讯中断,核实难度极高。如果说郑彩霞的身份是通过外部渠道泄露的,那么泄露者的动机又是什么?

第二点,郑彩霞带着天量财富回归,却没有触动内务部的警觉?

干部家属申报制度一向严苛,钟启明身为内务部高官,不可能不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但他不仅私自接回郑彩霞,还隐瞒了她的行踪和资金来源。这种行为的背后,究竟是出于对妻子的感情,还是隐藏着其他不为人知的秘密?

第三点,李清泉为何会介入此事?

李清泉的背景注定了他不会轻易卷入这种家庭伦理纠纷,更别提直接前往钟启明家中。这一切仿佛是被刻意安排的,而李清泉成为了这场博弈中的关键棋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崔敏揉了揉眉心,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越来越复杂的图景。他可以理解督帅的逻辑:郑彩霞并非这场行动的负责人,只是被控制和利用的工具。但她的行为模式中有太多的不合理之处,尤其是那句“半推半就”,让他不寒而栗。

她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配合宪兵总队?又为什么在配合后,依然让李清泉接近自己?

“除非,她知道自己早已没有选择。”这个答案一闪而过,却让崔敏打了个冷颤。他突然意识到,郑彩霞可能已经接受了某种不可抗拒的命运,而她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自由意志,而是被逼无奈。

“她的女儿……”崔敏猛地一拍桌子,心中隐隐浮现出一种猜测。郑彩霞的女儿无疑是她最大的软肋,而控制这根软肋的人,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问题在于,安长河被废后,这根线是否被切断,还是依然在被利用?

想到这里,崔敏站起身,开始在屋内踱步。整个事件的脉络逐渐清晰,却又充满矛盾。他必须找出更多的线索,尤其是郑彩霞在提交报告时的细节记录,那些她故意遗漏或隐瞒的部分,很可能藏着最重要的答案。

他停下脚步,拿起电话,手指犹豫了一下,最终拨通了孙小龙的号码。 他虽然和孙小龙以及三峡督裴记都是武廿无第一批带出来的兵,但是他真的很讨厌孙小龙,只听他咬着牙蹦出几个字,“喂,是我,崔敏。”

电话那头传来低沉的笑声:“怎么了?终于忍不住找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