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时以后,石岗鳅,红尾副鳅,高原鳅就装了一桶,估计得有五六斤了。
另一边尔呷和梁光平也是连连上鱼,那边一上就是一串,每次都有四五条,现在鱼护里已经有了大大小小二十多条了。
“够了够了,钓鱼一时爽,收拾火葬场。”周至看到桶里的小鱼不由得头皮发麻:“一会儿谁也不准跑!跟我一起收拾鱼!”
“哟,怎么又弄了这么多回来?!”当娃子们抬着鱼桶和鱼护回到粮站的时候,吉列阿比已经在打饵块了。
要说起饵块的来历,在古籍上有《急就篇》,里边记录了一道“饼饵麦饭甘豆羹”,大儒颜师古在下头注了一条——“溲米面蒸之则为饵”;五代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中,则说“饵”为“粉米蒸屑”,米是弄碎的。做法是把米泡了蒸熟,上碓去舂,舂透就是饵。
听起来这样的做法和年糕差不多,但其实不一样,同样的工艺,用糯米做出来的,川南一带叫做“糍粑”跟饵块是两种东西,而江浙一带的年糕,也是糯米磨粉做出来的,那就更不一样了。
饵块特指用一种大米,就是川南常种的普通“团颗米”制作出来的米团子。在云贵川都久负盛名,传承时间起码上千载。
团颗米品质好、有香味、黏性不如糯米,但比粳米要好。将浸泡好的团颗米沥干水后,在一口大铁锅上置一木甑,待锅里的水烧开后,再将米舀进热气腾腾的木甑中用旺火蒸煮。待米蒸至六七成熟时,取出用水进行浸泡一次,之后再沥干水分,第二次用猛火一次性蒸至熟透,然后就准备舂制饵块了。
舂制饵块在以前是个力气活,传统饵块的舂制需要二十余人团结协作:六至八人踩碓、一人拔碓、三、四人揉、四、五人打杂,另外还有六到八人换班踩碓。
每年农历腊月初十起,开始上大班,分成三班制,踩碓者每班增加二人,轮流加工制作,昼夜不停三班倒,踩起木碓将石碓里的米饭捱烂。
舂的过程要趁热,而且越快越好,因为要是时间久了,米饭就会冷却,不仅难以打烂,而且手揉搓饵块时也根本揉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