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挥不掉的英雄泪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2198 字 4个月前

然而结果却让我不得不感叹,果然,狗导演还是狗导演,他剑锋一转,开始转向了历史武侠!

历史武侠,是我个人的定义,说的就是那种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作为背景的武侠,事实上,这类的武侠,并不讨喜。

我们曾经喜欢的武侠都是什么样的武侠,架空的,我们会发现很多有名的武侠小说,几乎里面朝廷官府朝代,都并不清晰明了。

但是如今这样的武侠却不再受大家喜欢,为什么?

因为这有悖于现实,背离的太多了。

我们以前看武侠,小时候,我们不需要为金钱为生计而奔波,所以我们对那些江湖人士,没有营生,并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

可是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社会,我们开始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奔波,我们已经知道,只有江湖规矩,没有律法的江湖,是虚假的,是我们无法填补的逻辑BUG!

所以,我们连做梦都不会去梦见成为那样的武侠人物。

言归正传,来说说《一刀倾城》的人物,其实整部影片里面,真正能够被称得上是江湖人的,只有大刀王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谭嗣同我们敬佩,但是却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说法,那就是,这样的人,太苦,这样的人,太天真,太傻!

相比之下,王五才真正做到了,一怒拔刀,快意恩仇!

影片的主要讲的是清末维新变法时期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主人公大家也应该很熟悉,就是如雷贯耳的“大刀王五”。《一刀倾城》虽然是在“戊戌变法”正史基础上演绎的一段武侠故事,但编剧着实不俗,不同于一般武侠的恩怨情仇,历史的厚重感使影片展现出一种时代的波澜壮阔,人物刻画个性鲜明,悲壮动人的故事更是看得人热血沸腾。下面通过历史与电影对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盖世豪侠——大刀王五。

曾为清末名将刘永福黑旗军麾下“大刀队”队长的王五,率众兄弟夜袭日军,虽行刺成功但伤亡惨重。王五有愧于牺牲的众兄弟,弃刀跳崖。但苍天不折其雄志,令其生还,遂隐姓埋名于东北乡野成为一名铁匠。机缘巧合下,王五结识了谭嗣同和袁世凯,三人携手进京欲成就一番大事,后因性格迥异,命运造化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谱写了一段雄浑悲壮的历史篇章。

其实从一开始王五就展现了一个江湖豪侠的形象,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从黑旗军大刀队,来说,这是一群武艺高超的人,他们是军人,但是却又不算是真正的传统意义上的军人。

王五带着他们去刺杀,其实这本身也是更偏江湖手段。

“士不可不弘毅”,这是影片中王五在京城开办“强武学会”时,康有为赠送的牌匾。这句名言出自《论语·泰伯章》,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意思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王五算不得士人,但绝对是一个有仁心的真君子,讲义气的大丈夫。从他演武大会救下落败者使其免遭毒手,便可知他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同为武林高手他却不同于“京城四岳”之中花拳王步亭、神手敖白等心狠手辣之辈。

王五虽不似谭嗣同这种饱读诗书的士人懂得那么多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成为惺惺相惜的朋友,凭一个“义”字为谭嗣同赴汤蹈火,助他实现变法的理想。甚至以身犯险救谭嗣同于牢狱之中,谭英勇就义后,仍不忘抛却生死为他复仇。在“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的今天,王五的侠义精神难能可贵。谭嗣同凭生逢此一知己足矣,难怪他会写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笔,大刀王五必是“两昆仑”之一了。

对于王五这个人,其实历史上是有原型的,历史中的王五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还有一种说法,王五是京城人士人,他本姓白,八岁时就成了孤儿,沿路乞讨到了BJ顺兴镖局,镖局的王掌柜看他长得相貌不凡,就收留了他,认为养子,改姓王。王五后来开办源顺镖局,生意非常好,令他声名鹊起,谭嗣同便慕名而来拜他为师习武,两人成了生死不渝的挚友。后来王五支持谭嗣同维新变法,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

王五从出现开始,他的定位其实就很明确,他是一把刀,一把厚重锋利的刀!

这把刀可以砍敌寇,也可以杀小人!

但是悲哀的是,他也仅仅只是一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