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如今也是如此,记得在学校外面,一个奶奶(外婆)接孙子(外孙),想要吃路边摊卖点的饼,可是买完之后,他吃了两口就觉得不好吃,直接要丢掉,外婆连忙捡起来自己吃。
这让孙子觉得很丢脸,其实这一切,都一直在发生着。
只是年幼的孩子们,大多不懂,老一辈的人,他们不像我们如今这般衣食无忧,他们那一代的人,节俭是刻在骨子里头的。
又好比小武因为见到了心仪的小女孩,所以怕和外婆一起坐车,让自己丢人,就让外婆坐下一班车。
不要说是小孩子了,新闻上难道少报道了吗?很多父母去看望上大学的孩子,可是结果孩子却怕丢人,甚至不敢认!
已经接受了教育的成年的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孩子呢?
外婆带着小武去市场卖南瓜,去吃饭,却只给小武点了一份,剩下的钱给他买鞋。
她自己穿着的却是一双破旧的鞋子,她们总是想要把自己拥有的最好的都给予,可是却从不曾想过要什么回报。
曾经我其实很不喜欢,甚至痛恨那些一镜到底,没有删减的长镜头,因为那总会让人觉得很装,很无聊。
可是影片的最后,一直把外婆从山脚下陡峭石头路一磕一磕驻着拐杖走回家的情景,用了一个电影学院学生惯用的长镜头表现出来,我曾经最不喜欢这种所谓的偷懒模式,可是,当我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我终于明白到,很多影片的深刻含义,我们的感情,才是带动所有影片感情回旋的重要枢纽。
我只是记得,我希望那个镜头不要停止,就好像,我们对亲人付出的爱一样,不可以停止。就是那么一幕,我知道了把爱带回家,深藏心坎的珍贵。
所以说狗导演是真的懂我们的,电影看似平淡的剧情,可是在故事进展它的内在语言却是能够直刺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感情的,而当影片中以生活中琐碎的细节作为基础的时候,无疑让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感情深切地投入到影片中,让我们的感情的发展随着影片中情感的发展而发展。
更因为观看电影的我们长大了,而我们的外婆也老了。
所以,电影中的外婆跟那个开杂货铺的朋友说话的时候,另一位老人“死之前再见一面”的说法,让我很动容,这才是生命的大智慧吧。电影中的外婆拿了母亲带过来的补品去看另一位独居的老人,那位老人也感叹,我没事,就是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对于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生命的尊重,是我们这一辈子都要去学习的。
很欣慰,也很难过,欣慰的是电影里面的小武终于体味到外婆的爱了。
难过的是,直到这个时候才体会到。
其实看完电影之后,我的大脑就一片空白,莫名地就很想现在回家,但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也许世界就是这样,我们长大了,我们得到了青春,但我们同时也在失去着他们,令人痛心的规律。
电影的片名叫《爱·回家》,但是我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