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鞋底边缘,沈南秋好不容易缝完一圈,抬起头,轻舒一口气,抬手,擦了擦鼻尖上的汗珠,之后又拿起另一只鞋底,摆在一起,眯着眼比较起来。
两只鞋底,在沈南秋的手中,不停地变换角度对比了好一会儿。
忽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轻叹一声,放下了手中的鞋底,一只手支着下巴,朝山下望去。
眼前一条蜿蜒的小路,顺着山势可直抵山脚的溪河,小路在快到山底的一个缓坡,分出一条岔路,通向坡上的几座大屋,以及何一手的救伤所。
溪河边的几座草棚,那里原本是打铁坊,只要睁开眼,沈南秋都能听到远处传来铁器的敲击声。
可是,自从小先生哥哥带人拿下了几十里外的一座铁窑,没过几日,打铁坊就搬了过去,沈南秋便再也听不到那有节奏的声音。
“嘿!”一只手轻轻的拍在沈南秋肩头,把陷入沉思的她,吓得发出一声尖叫。
“该死的金枝,你想吓死我啊?”待回头看清身后人,沈南秋嗔怪道。
“你发什么呆呢?”金枝提了提裙摆,挨着沈南秋身边坐下。
沈南秋脸上的慌乱神色一闪而过,赶紧拿起手边的鞋底,说道:“我没发呆,我在给先生哥哥纳鞋底。”
“我看你是在想小先生了吧?”金枝抿嘴轻笑,打趣道。
两人天天都待在一起,刚才沈南秋慌乱的表情和闪躲的眼神,自然瞒不过金枝。
“哪有?我分明是在纳鞋底,金枝休要胡说!”被金枝一番打趣,被看穿心底的沈南秋有些恼羞成怒,赶忙辩解。
“小先生也真是的,说是带人去铁窑,现在铁窑占下了,也不见回来。”终究是好姐妹,金枝肯定要与沈南秋站在一起。
“我听人说,先生哥哥拿下铁窑之后,被林大哥叫去了州城。”听得金枝言语中对许山海的不满,沈南秋赶忙替他辩解起来。
“说到小先生,我在救伤所听到好几个人,在背地里夸他呢。”金枝像是想到了什么。
自打那次,在许山海半命令半鼓励下,给土兵缝伤口之后,何一手就把金枝当做了救伤所的人,几乎每天都派人把她叫去,不是给伤员缝合伤口,就是让她帮忙给伤员清理伤口、换药。
“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你快说来听听!”听到有人议论许山海,沈南秋顿时来了精神。
“他们说,小先生文武双全,不但满肚子学问,还救过林爷、王叔他们的命,并且,之前几次官府来围剿,也全仗着小先生的谋略方才取胜。”在金枝的口中,对林宗泽、王恩祖等人的称呼乱作一团,幸好两人天天在一起,沈南秋才能明白他说的是谁。
小主,
“是啊,我听林大哥说过,那个害了我哥哥性命的巡检,就是被他事先让人埋的火药炸死的。”想到自己惨死的亲哥,沈南秋的神情不由得低落起来。
“你不知道,最早的一次,林爷他们被一伙山贼制住,是小先生孤身一人,把他们救下。巡检那次,也是他用计,炸死炸伤一片官府的人,前些日子就更不用说了,如果不是他带人劫了官军大营,我们早就成了刀下鬼。”金枝把从救伤所听来的事,一件一件的细数给沈南秋。
“所以,现在队伍中,很多人都在说,小先生是天上神仙下凡,如果没有他,队伍早早就垮了,哪还有今日?”说到后半句,金枝音调一变,不知道是模仿了谁的语气。
“那是自然,我先生哥哥岂是凡人?”得知别人对许山海的评价如此之高,沈南秋不由得一阵欣喜,语气中满满的傲娇。
“只是不知道他啥时候回来,不要有什么意外才好……”说完,沈南秋又不禁的轻叹一声。
①《新编对相四言》:元代佚名编着的一本孩童启蒙读物,正文起于“天云雨,日月星斗”,止于“牡丹芙蓉,斗笤帚”,皆四字为句,共三百八十八字,三百零八副图。所谓“对相”,即每字或每词附图对刻与行次,有图文对照之意,类似于今日《看图识字》
②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