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除了边军,你们觉得,那些武勋就是圣人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谁也别说谁,所以边军的糜烂,武勋同样要负有很大的责任。”
话落,冯建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嗓子,给了众人一些思考的时间后,才又慢慢的说道:
“我们再说也先最开始的入侵。”
“正统十四年七月,也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入侵。”
“猫儿庄之战,也先攻大同,明朝大同右参将吴浩于猫儿庄(今山西阳高县北一带)迎战瓦剌,迅即兵败战死。”
“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官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亨四员将领各率兵一万赴阳和(今山西阳高西北)防御。”
“紧接着,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左参将石亨等率明军与瓦剌战于阳和。”
“史书从这开始记载,由于太监郭敬的作祟,致使明军大败,全军覆灭。”
“随后,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亲自出征的事情了。”
“史书记载,大同的军报传到了京城,王振与英宗于震惊之余居然热血沸腾,以为“以大明的天威和天子的感召,定能顷刻之间将也先击败”,于是拿定了御驾亲征的主意。”
“吏部尚书王直等人率百官竭力劝阻,明英宗朱祁镇不听,终于七月十六日,率大军仓促出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十七日到达了龙虎台,但由于组织不当,士兵们又未经过战阵,夜间宿营时,出现了不应有的混乱。”
“大概是巡夜士兵弄出了异样声响,结果睡梦中的一部分官军以为敌军来袭惊慌而起,乱作一团,差点炸营。误会很快澄清,但是一场虚惊无疑给出征带来了不详的征兆。”
说到这里,冯建忽然停下了,随后面色逐渐严肃了起来,看着众人说道:
“大同的军报传到了京城,明英宗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
“但这大同的军报,是第一次猫儿庄之战的军报,还是阳和之战的军报?”
“史书从这开始春秋笔法,不说清楚了!”
听到这,众人的情绪一下子都被调动了起来,眼神紧盯着冯建。
“随后,史书记载,百官劝谏英宗,但英宗不听,在不知瓦剌军队主力方向的情况下,诏令迅速集结军队,两日内出兵讨伐也先。”
“也就是说,不是现在网上盛传的什么五六日集结军队,史书记载的是两日!”
“但又不把大同的军报说清楚,到底是猫儿庄之战,还是阳和之战?”
“只是给了一个暗示,七月十一日猫儿庄之战,七月十五日阳和之战。”
“这中间还有两日是朱祁镇集结军队,并且军队还是七月十六日出发。”
“这就是一种思绪的引导,让你自己以为是猫儿庄之战。”
“但如果真是猫儿庄之战军报的话,大同总督宋瑛等人,为何要出城应战?”
“史书说是太监郭敬作祟。”
“但到底作了什么祟?史书还是不说清楚,就只是说了作祟。”
“猫儿庄之战失败,很正常,因为猫儿庄没有什么防守的建筑。”
“但阳和是不一样的,阳和严格的来说,是被称为阳和口。”
“这个口字,就很能说明问题的所在了,但为何大同的总督宋瑛等人会出关迎战呢?并且还只是率领了一万人。”
“如果是太监郭敬的原因,那好,这个锅就在郭敬的头上,但如果不是呢?”
“如果是大同的总督宋瑛执意要出出关迎战呢?”
“可能有人会说怎么可能?宋瑛有这么蠢吗?”
那个时候的明军,还真的有些事情说不好!
冯建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史书关于土木堡之变之前的记载,随后又在脑海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后说道:
“正统十年十一月,明英宗朱祁镇接到报告说来朝贡的瓦剌使臣随行物品中携带了大量盔甲兵器弓箭铳炮,经过调查发现是大同、宣府等地走私商出售。”
“鉴于此时明朝还在严格管控火器制造技术于两京,能合法制造火器的边地卫所少之又少,显然走私商跟明军脱不了关系。”
“于是朱祁镇给当时大同总兵武进伯朱冕和宣府总兵等将官下了一道敕令,让他们今后严厉打击走私行为,若再有发生严惩不贷。”
“正统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明朝宥镇守山西太监郭敬罪,初敬部下军王兴欲以盔甲易外夷马,被军赵真白其事。”
“正统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明英宗谕石亨:“朝廷简命内外重臣共守边境,今尔闻有声息,领军出廵总兵镇守官武进伯朱冕、太监郭敬既不肯奏又嗔怒尔,其曲昭然在彼,已遣勑切责之。”
“正统十四年,太监郭敬私遗胡寇兵器,则潜为蒙蔽。”
说完这些,冯建饶有兴致的看着众人说道:
“太监郭敬一个人就能走私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