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很复杂的,每个人在洪流之中的决定,都是跟世势紧密相关联的,要理解政治活动和立场,需要庞杂的信息,而这本书从另外一个通俗易懂的角度上,理解了大明攻伐草原的若干问题。
这本书回答了几个问题,第一个三娘子为何在在入京面圣后,铁了心的要跟着朝廷走,真正的原因是国力的转变,三娘子看到了地基上的皇帝时,就知道天变了,但书里言简意赅的总结为:因为三娘子是皇帝的情妇,简单粗暴。
第二个问题就是在大明攻伐俺答汗的时候,三娘子为何按兵不动,等到板升城被攻破的当天就迫不及待的投降,真正的原因,自然是大明天兵天将的强大实力,让人无法抵抗,同样也是为了践行完全和解的主张,这是和解派的合力,不是三娘子一个人的决定,但书里总结为:三娘子是皇帝的情妇。
第三个问题,朝廷攻取了绥远之后,居然没有大开杀戒,而是选择了设立绥远,而后推行王化,三娘子仍然是绥远地方主政之人,活跃在政治活动中,大明投入了超过三千万银开发矿山和驰道,大力推广定畜,而非游牧,大明为何要花费如此巨大的成本进行王化。
真正的原因是大明为了边方的安定,为了绥远的矿产,书里总结为:三娘子是皇帝的情妇。
还有比如羊毛生意为何归三娘子统一分配?因为大明发现草原人算不明白账目,三娘子能算明白,算学对一些人而言,就跟天书一样,而书里总结为:三娘子是皇帝情妇。
总之一句话,一切都因为三娘子是皇帝的情妇,让事情变得充分的合理了起来。
而三娘子是皇帝的情妇这件事,在草原人看来,这就是皇帝王化草原的诚意。
是的,在草原人看来,这就是诚意,书里不吝啬任何溢美之言,夸赞了三娘子和皇帝这段关系的美妙,夸赞了大明皇帝金口玉言,说到做到,不让自己的女人受委屈,也让草原人不必担心皇帝出尔反尔。
因为恶劣的环境,草原上的收继婚制仍然十分流行,女性在丈夫死后嫁给其叔、伯、儿子、侄、甥等的行为,就是收继婚制,所以三娘子这段关系,不会被认为是三娘子的背叛,因为三娘子本身就是被俺答汗从瓦剌抢来的,那时候三娘子九岁就嫁给了俺答汗。
在书里,这是一个爱而不得,爱却因为草原人生计,为了国泰民安,爱人只能别居、一年只能在送羊毛的时候见三次面、爱而不能长相厮守的凄美爱情,多少有点像牛郎织女的故事。
“简直是胡说八道!”朱翊钧看完了整本书,拍着桌子说道:“忠顺夫人是个政治人物,我大明皇帝很尊重她为了草原和大明都能安居乐业,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小主,
“这本书在草原流传极为广泛,草原人都比较认可,绥远布政使忠顺夫人,似乎也在默许这本书的泛滥,毕竟女人当家,属实不易。”林辅成倒是可以理解三娘子为何默认这种谣言的泛滥。
因为这种谣言的泛滥,能够稳定她的地位,三娘子一手提拔了两个万户,这两个万户后来背叛了她,投靠了俺答汗,现在因为这种谣言在泛滥,这两个万户现在又转投到了她的门下。
若这种谣言为真,那在草原造反,皇帝一定会不遗余力的平定。
潘季驯主要在河套地区,绥远往东,都是三娘子管理,他一个女人,管起来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狐假虎威,就会简单很多。
对于政治人物而言,名声这种东西,也是可以利用的工具。
这句话对朱翊钧同样适用,一切都是为了稳定统治。
朱翊钧翻看了自己的八卦,看向了朱棣的八卦,看着看着血压都升起来了,书里说,洪武元年,元顺帝被徐达打的逃离了北京,元顺帝仓皇逃走的时候,留下了一个达妃,达妃当时已经有了身孕,后来这个达妃被朱元璋纳入了后宫,三个月后生下了朱棣。
朱棣是蒙古王子,所以朱棣五征漠北,其实就是回家,要不然每次到草原打仗就跟回家了一样熟悉呢?
打不过朱棣,就造朱棣的谣言,获得一些心理上的慰藉。
“洪武元年,我朝太宗文皇帝都已经八岁了,都能舞枪弄棒了!胡说八道,简直是胡说八道!”朱翊钧拍着桌子愤怒无比的说道:“编排当今陛下,陛下为了王化绥远也就捏着鼻子认了,编排成祖皇帝,是可忍孰不可忍。”
“咱定禀明圣上,封禁此书。”
“那岂不是坐实了皇帝和三娘子有染?”林辅成愣愣的说道。
朱翊钧要对这本《蒙古源流》的书封禁,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很多时候,辟谣反而越辟越有人信,对付谣言的往往是另外一个谣言,大明只要封禁这本书,那就是黄泥掉裤裆,永远也说不清了。
“两相其害取其轻吧。”朱翊钧想了想,还是如此决定。
其实很简单,朱翊钧这点谣言顶多算是风流韵事,但成祖文皇帝这个谣言,可是涉及到了亲生母亲的问题,朱棣要是知道草原人如此污蔑他,恐怕得从长陵里跳出来,继续北伐了。
“我这里还有一本《二史考》。”林辅成又拿出一本书,推给了黄公子,这也是一本八卦。
李贽不敢置信的看着林辅成,这厮为何一回京,就开始在生死之间来回试探?
嘉靖年间的文坛领袖、郧阳巡抚任上游山玩水、和王锡爵那个飞升的女儿王仙姑搞到一起的王世贞写的《二史考》,二史考里,将懿文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变成了庶出,而非马皇后亲生。
王世贞这么写,是因为当初解缙在《天潢玉牒》里也这么写,说朱标、秦王、晋王并不是马皇后亲生的,这玩意儿,永乐年间,朱棣就亲自辟谣了。
说朱标是庶出这件事,太过于逆天了。
文臣就是这样的,皇帝还要想事情的合理性,懿文太子朱标在历史上的地位,是独一档的,这话说出去也没人信,而文臣为了拍马屁而拍马屁,考虑的就很多了。
用万历年间的话讲,解缙就没有一点骨鲠正气,为了哄皇帝开心,连朱标不是嫡出这种话都敢说出来。
朱标什么身份?洪武十年开始的听政太子。
秦王、晋王、燕王这都是塞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是真正统兵的王爷,不是嫡出,这么重要的位置,历代都城,能让他们镇守?
一百七十年以来没什么争论,到了嘉靖年间,反而出现了《二史考》、《革除遗事》这类的书,把这些嫡出相继变成庶出,这不是胡闹吗?
风力舆论就是这样一点点的掏空认知的根基,进而塑造新的公序良俗,最终影响朝廷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