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治愈需要时间

春分时节 冷光月X 1100 字 2个月前

连自家的温饱都难维持,哪还有能力管于永和?就连慧慧卖早点的三轮车和保温桶,都是跟邻居借的。

我跟着孙慧慧去了县医院,见识到了没钱等死是啥样,于永和瘦得就像个骷髅,只能靠鼻饲维持生命,疼得浑身直哆嗦,但却连打止疼针的钱都舍不得。

我当时眼泪哗哗的,我倒不是可怜于永和,而是想起了吉春那么多下岗工人,得有多少家会像孙慧慧一样,度日如年,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怎么会忽然就被弃之若履?难道这就是改革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吗?”

徐馨很激动,她只是跟着孙慧慧照顾了两个月孩子,就已经身心俱疲,可一想到孙慧慧居然在这种环境里生活了三年,徐馨直接就崩溃了。

李沐叹了口气:“下岗潮还没真正来袭,东北的这些三线小厂只是个开始,改革开放就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老旧企业包袱重产品又没有竞争力,破产是必然的。’’

可有死亡就有新生,你没去过辉山药业,那么大个厂子,居然只有几百名工人,这种新崛起的工厂,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而且工资会更高,但前提是以前那种磨洋工偷奸耍滑,在新型企业里根本就行不通,人家付工钱,就要物有所值。

李冰说吉春市政府已经往省里打报告了,申请下岗职工的买断工龄钱,虽然买断后,工人跟厂子就再无关系,可毕竟还给了你一些钱,如果勤快点,做点小生意维持温饱应该是可以的,但要是一有钱就大手大脚的挥霍,那以后挨饿就只能怨自己了。”

俩人从孙慧慧身上再次绕到了下岗潮,徐馨身处其中,自然感悟颇深,如果她不是走投无路,根本不可能求李冰带她去找李沐,她是遇到这么个有出息的同学帮衬,可吉春满大街都是下岗职工,又有几个能像徐馨这么好命?

最后徐馨给李沐的忠告,就是暂时不要打扰孙慧慧母女,让她们***静一段时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李沐虽然很纠结,但还是听了徐馨的话,第二天公司买了两台昌河面包车,崔岩找修配厂在车面上喷了大幅的东北亚商贸公司的LOGO,还有东北亚的地图,进出口的业务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