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丽也赶紧上去帮忙。
就在她准备接托盘的时候,陈凡拿着杯子突然转身,看着三位师父问道,“这些杯子从哪里买的?”
张玄松闻言转过身,“哦,那是我原来一个老部下,现在在轻工业部上班,那边陶研所囤了不少瓷器,就自己掏钱给我送了一批过来。”
顿了一下,他看着陈凡手里的杯子,感叹地说道,“这批陶瓷,还是跟李先生用过的是同一批烧制出来的,以后都不会有咯。”
陈凡倒抽一口凉气,再看看手里的杯子,一朵娇艳欲滴的桃花跃然其上,果然是“釉上水点桃花”、7501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瓷器收藏中,有一个单列的特殊类别,便是“毛瓷”。
然而毛瓷有很多种,绝大部分都是普通瓷器,价值不算特别高。
唯有7501瓷,却绝无仅有,堪称空前绝后,是我国古往今来陶瓷工艺史上的巅峰之作。
即便不算历史价值,单单瓷器本身,就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陈凡从来没想过靠收藏赚钱,所以也从来没想过主动去收集古董珍宝,但是对于这种珍品,他是真想要。
当即抬头对着周正东说道,“老舅,明天就给那位干部说一下,请他帮忙收购这种瓷器。”
周正东闻言站起身走过来,拿过陈凡手里的杯子,举起来对着光线去看,也狠狠抽了一口凉气,“好瓷!”
赵婉茹此时也走了过来,站在一旁说道,“这么好看的瓷器确实从来没见过。”
周正东头也不回,眼睛死死盯着杯子,“古人有言,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是瓷器的最高境界。可是流传下来的这样的瓷器,几乎每一件都是孤品,价值不可估量。
而这个杯子,明显是近代所制,却完全具备古代称颂瓷器最高境界的标准,……”
他立刻转身看向张玄松,快步走过去,问道,“张老哥,这是哪个窑口烧制出来的?还能继续生产吗?”
张玄松咂咂嘴,脸色有些为难,“听我那老部下说,这个瓷器好像再也没有了,至于能不能继续生产,也不确定。”
陈凡端着托盘走过来,将托盘放到桌上,正色说道,“老舅,你想让他们继续生产,然后你来采购,那是不可能的。”
他说着拿起一只茶杯,“我听说,为了烧制这个瓷器,湖南临澧陶瓷研究所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两个单位紧密合作,轻工业部陶研所也抽调了40多名技术骨干,共同组成攻关小组。
许多着名的陶瓷艺术家都参加过这项工作,其中包括珠山八友的后人和传人,比如王大凡的侄子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汪野亭的女儿陶瓷艺术大师汪桂英、刘雨岑的儿子陶瓷艺术大师刘平、徐仲南的孙女工艺美术大师徐亚凤,以及陶瓷美术家章鉴、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戴荣华、陶瓷艺术大师舒惠娟、陶瓷名家辛青山等。”
他对着周正东说道,“这些大师无一不是国宝级的艺术家,别说再没有合适的顶级高岭土,即便有,想要将这些工艺大师、美术大师再次集中起来,也不是钱所能办到的。”
周正东闻言不禁有些失望,“这样啊。”
陈凡笑道,“倒也不用失望,虽然不能再造,但是据我所知,陶研所和景德镇都还有不少‘备用品’。
说是备用品,其实是几年前与那些送进西苑的陶瓷是同一批出窑,当时入窑共有多件,实际成品4200余件,从中精选出2000余件送进西苑,剩下的全部被封存,以备后用。”
周正东当即眼睛发亮,“现在在哪里?”
陈凡举起手里的杯子,笑道,“在哪里不用管,如果你跟那位干部提出要求,应该很有希望将这批备用品买下来。”
现在还是78年,等再过两年,那批备用品就会被陶瓷厂当做福利品发给职工,在景德镇到处都是,只剩下两百多件被送往京城陶研所。
然后在八十年代,有位华侨跑去景德镇,以10几元一件的价格不限量收购,收集了一千多件。
而到了九十年代,1997年,一件小瓷碗,在一家拍卖行被拍到170万元的高价。
所以说,现在是收购这批瓷器的最佳窗口期,错过现在,等人家发了福利品,那就难了。
旁边张玄松有些好奇,对着陈凡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