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课题组内部并没有出现不和谐的局面,相反,大家还是很努力很勤奋的。
无他,都被沈光林实验室的这些年轻的小伙子给打击到了,什么小马,小牛,小苟,一个比一个厉害。
大家都是读了这么些年的书,你们是怎么学的?
还能怎么学,有竞争才有进步啊。
然而,研发新药的过程道阻且长,前行不易。
即便,沈光林的项目组能够找到对白血病有作用的化合物,从这里出发,到这个化合物能够成功的成为药品,还需要度过漫长的一段时光,更需要耗费无数的金钱。
不过,大家都不怕。
其实,沈光林对于伊马替尼也并不是一窍不通。
在他的那个时代,他也是看过《我不是药神》的,知道这种药是一种叫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药,很多抗肿瘤的药也都是这个系列,只是不同的衍生物罢了。
慢慢尝试呗。
有目标,有方向,剩下的就是试错的过程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反正,沈光林实验室不差钱,而且他的实验室里也不差人,无论物理,化学还是生物,各个专业的人有的是。
慢慢来吧。
制药环节上的第一步,是药物靶点的选择。
只有靶点选择好了,才有药物合成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进行下去。
而关于治疗白血病的药物靶点,沈光林早就已经找好了。
从这里来说,他比大多数竞争者都厉害,百米比赛,他至少提前了70米。
沈光林一开始就说了,咱们采用酶做为作用靶点!
只要找到一种特定的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病变白细胞的复制,药品就成功了。
而且,白血病是很特殊的单个基因变异导致的病变,不象其他肿瘤或者癌症那么复杂,所以,只要找到这种抑制剂,那研发就成功了。
成功就是如此的简单而顺滑。
项目还没开始,沈某人就已经做出了如此重大的论断。
他做这个论断的时候,想的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有没有那个范?
发蜡,背头,红烧肉,还差一包烟。
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预示着成功的可能性。
沈光林实验室的人统计过了,在所有的药物中,有超过50%的药物是以受体为作用靶点的。
而采用受体成为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作用靶点,这是一般传统药物的作用方式,咱不选它;
除了传统靶点之外,也还有超过20%的药物是以酶为作用靶点的,特别是酶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白血病的治疗从这里面选择,是很明智的决定;
当然,还有6%左右的药物是以离子通道为作用靶点,关于离子通道的研究,沈某人没什么兴趣,也没什么积累,虽然它也是当前的热点,但是影响力不够大;
他姓沈,又不姓杨,搞离子通道这件事还是算了。
另外,还有更高端的,以核酸作为作用靶点的也有,大概有3%左右的数额,这算是比较小众且高端的一类了。
这个可以搞一搞,那个MRNA是不是这一挂的?有空了研究一下呀。
除此之外,还有20%药物的作用靶点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反正就知道它有用,究竟是怎么有用的,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