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想吗?
是不能。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当年没能获奖,确实不是话题度不够,而是因为有人立场有问题。
因为当时有个坚持反对他的瑞典人,叫做阿伦尼乌斯,这两个人有仇。
说起来,阿伦尼乌斯也很厉害,是一位知名的物理学家,是电离学说的创建者,科学成就一大堆,是历史知名人物。
但是,历史人物未必就大气,早年间门捷列夫曾经DISS过阿伦尼乌斯,俩人闹翻了。
而且,正是由于阿伦尼乌斯的反向游说,这才造成了门捷列夫一生的遗憾。
说回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谁愿意提名沈光林获得诺贝尔奖?
谁有资格提名沈光林去竞争诺贝尔奖?
按说,所有过往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有资格提名沈光林为新的候选者。
但是,凭心而论,提名毕竟有前辈关爱后辈的意思,在科学界,谁有资格说自己的科研成就能够跟沈光林一较高下?真的不好说。
甚至不用说,根本没有人。
所以,究竟要不要提名沈光林,究竟有多少人愿意提名沈光林,迅速成了一个很热门的话题。
不过,沈光林能不能够获得诺贝尔奖,并不是看提名人数的多少就能确定的。
但是,只要有很多人提名某人获奖,这也是一种众望所归的趋势。
否决掉这样的话题人物,即使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评委们,也是要承受一定压力呀。
因为,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和爱好者都会比较,你们选出来的人有没有沈光林优秀,成果是不是比他突出。
前些年沈光林没表示自己对诺贝尔奖有想法,大家还可以装作没看到不出声。
如今沈光林如此高调的出来做事,就是要让评委们公正起来。
评委们公正起来了,沈光林就可以功成身退了,他可以回归生活了。
讲真的,在北欧的这些天,沈光林过的并不开心。
这里不是一个好的生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