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由朝鲜军充当主力,从义州渡江攻打鸭绿江下游的满清城镇。但这一带并无大城,与沈阳之间更是隔着四百里山区,在这里作战甚至都不会撞见清军主力,所以这个任务的难度对朝鲜军来说倒也比较合适。反正海汉也不指望朝鲜军能穿过这几百里山区攻到沈阳城下,将东线交给朝鲜人,也算是让其能有点参与感。
西路则是由明军负责,按照王汤姆的讲解,大明将集结三十万大军在西线,自永平府山海关出兵。如果清军将主力部队调到南路堵截在盖州上岸的海汉军,那么明军便可趁虚而入,直捣沈阳。
“就算你们三路出击,我大清也可分头阻击,不会让你们得逞!”尚可喜听完王汤姆的讲解,虽然心中不免有些慌张,但嘴上可一点没服软。
朝鲜军战力有限,而且战线地处偏远山区,根本威胁不到沈阳,对尚可喜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三十万明军听起来倒是有些吓人,而且锦州以西地势开阔,不可不防,那至少也得准备十几万人马在西线进行拦截。
真正让尚可喜担心的还是海汉,如果海汉在南线投入重兵,那清军还真不一定拦得住对方,想当年海汉军攻打金州,从旅顺一路推到金州防线,后来在朝鲜又是从大同江一口气推到鸭绿江,其实力之强大,作战之凶猛,令很多清军将领至今仍是谈虎色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仿佛是看穿了尚可喜的盘算,王汤姆接着说道:“我不怕告诉尚大人,我国准备出动三万火枪步兵,五千炮兵,五千骑兵,一万海军,共计五万兵力。如果贵国觉得扛得住这一波攻势,那不妨就试试看!”
钱天敦此时也开口道:“为了让尚大人能有个对比参照,我再说一件旧事好了……前年在朝鲜国与清军交手,我国只在大同江畔投入了四千陆军。当时战果如何,我想尚大人应该还记得。”
清军当时渡江之后连下数城,没费什么力气就打到了大同江一线,但就在这里遇到了海汉军的强力阻击,十万清军无法在枪林弹雨中冲破海汉军的阵地,最终不得不灰溜溜地放弃了征服朝鲜的打算。当时清军高层估计大同江一线至少集结了一到两万海汉军,但没想到实际兵力还要少得多。虽然不排除钱天敦故意少报兵力提供误导信息,但双方军队的战斗力差距的确是客观存在的,仅就阵地攻防而言,海汉军的确可以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和完善的阵地架构,在对阵清军时做到以一敌十。
但好在海汉受限于客观条件,一直没有办法在辽东方向投放更多的兵力,所以满清虽然畏惧海汉军的战力,避免再与之正面交锋,但并不认为海汉会真正威胁到自身在辽东地区的统治地位。
可如果海汉真在辽东投入更多兵力,要跟满清硬碰硬打一场国战,那又会如何?如果按照上一次在朝鲜交手的实力对比,要抵抗五万海汉军的攻势,满清恐怕得准备十倍于此的兵力才算有点底气,但问题是以满清现有的国力,根本就不可能组织起这么大规模的武装部队。除非把老幼妇孺也全都拉上战场,但那样做的话,不等战争开打,这大清国就已经垮掉了。
尚可喜当然不清楚海汉到底有多少兵力,也无法确定海汉是否真有这样的魄力在辽东投入重兵,但此事关乎国运,他可不敢作主去赌这一把。
王汤姆趁热打铁道:“如果尚大人觉得这样还不够有诚意,那我国还可以组织一支多国联军参战,南海方向的安南、占城,还有来自西方的葡萄牙、荷兰,很多国家都会乐意派出军队参与我国组织的军事行动。我听说贵国也请了来自西方某国的军官训练清军,想必应该给贵国讲过南海的马尼拉城是如何被多国联军攻破的吧?”
清军请了西班牙人训练火枪兵,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了,而当年马尼拉城被海汉领头的多国联军攻克,对西班牙人来说可是切肤之痛。虽说多国联军的意义只是锦上添花,而并非战场主力,但震慑对手的效果倒是一等一的。三个国家不够,那就再加一堆好了,反正海汉手上的筹码够多,而地处北方的满清也根本弄不清这些海汉盟友的军事实力到底如何。
尚可喜狠话已经说在前面,现在要服软未免有些拉不下脸面,阴沉着脸道:“我以为举办金州之会是为了各国议和,却没想到其实是贵国想借这个场合宣战!”
陶东来道:“倒也不是宣战,只是我看尚大人一直没有理解当下的状况,所以想帮尚大人早一点看清形势,作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