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苟安的大中之治(2)剔除前任痕迹

大唐气象 贪狼木 1392 字 3天前

会昌六年(846年)正月,武宗病危,诏令李忱以皇太叔身份监国。

此时的武宗虽还一息尚存,但已无法言语。此时的李忱,完全不见了往日那副呆傻愚痴的模样,接见百官满面哀容,裁决政务有条不紊。

他的出色表现令文武百官、宫廷内外倍感震惊,才明白这位未来的皇帝,绝非传说中那个扶不起的阿斗。

这一结果当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只是诏令已下、大局已定,任谁也无法再行更改。

三月二十三日,武宗驾崩,举朝发丧,宰相李德裕摄冢宰,暂时主持政务。

三月二十六日,皇太叔李忱即位,成为大唐第十七任帝王,史称唐宣宗!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宰相李德裕的强势作派,宣宗在做亲王时就有耳闻,只是那时他只是个受人冷落的皇叔,根本没机会结识李德裕这位高官重臣。

即位当天,李德裕前来拜见。等他退出,宣宗略显惊恐的询问左右宦官:“刚才离我最近的那个是太尉吗?他每次看我,都让我胆战心惊!”

在武宗执政的五年多时间里,李德裕一直大权在握,所受恩宠无人可比,把他的政敌“牛党”一派几乎扫荡得干干净净,俨然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武宗深谙帝王之道,惯于抓大放小,需要有李德裕这种精察明决的助手替他打理日常政务。而宣宗却喜欢事事亲为,无论大事小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对李德裕大包大揽的做法非常反感。

因此,他四月初一上朝理政,第二天便将李德裕外放为荆南节度使,将与李德裕关系亲近的工部尚书薛元赏贬为忠州刺史,京兆少尹薛元龟贬为崖州司户。

李德裕毫无征兆的迅速倒台,让朝堂上下无不惊骇莫名,由此标志着宣宗时代的正式来临!

作为一位有主见的君王,他几乎毫无过渡期的开始了他的执政表演,而他所追求的帝王典范,一个是太宗李世民;另一个则是他的父亲,缔造元和中兴的唐宪宗!

至于侄子武宗在位期间所创下的政绩,他不仅没有放到眼里,反而在朝政上刻意剔除武宗的执政痕迹,大有“拨乱反正”之意!

之所以如此,并非他对武宗存有什么弥天大恨,完全是出于一种很深的政治考量。武宗如此英明,其子嗣为何无缘大统,非要换上他这位皇叔继任!

因此,他必须将武宗打造成一个有缺陷的君主,这样他的称帝才是顺天应人的圣明之举!

第一,贬黜李党,重用牛党。

终武宗一朝都是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掌权,而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的“牛党”则或贬或流饱受冷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