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雷蒙的反思与乐团的日常

《重生的贝多芬》第 545 话

另一边。

看着贝贝采访的雷蒙·多内克苦涩地笑了。

“原来是这样。”

天赋异禀,上天眷顾。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言语能够形容贝贝。

从三岁开始创作曲子,近二十年的音乐生涯中从未有过一次失败,贝贝的天赋,与他共事过的雷蒙·多内克怎会不知。

正因为深知其卓越非凡,他才放弃了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那种感觉就如同面对导师威廉·富尔特文格勒时一般。

独断专行且独一无二的天才。

雷蒙·多内克既没有说服他的信心,也没有超越他的勇气。

虽然也曾认为贝贝和导师沉迷于变革而轻视传统价值,但自己却始终没有勇气站出来。

最终,他选择离开柏林爱乐乐团,而不是为了首席指挥的职位去竞争或者说服贝贝。

尽管他曾自我安慰是要延续威廉·富尔特文格勒所构建的伟大音乐世界,但雷蒙·多内克不得不承认,自己只是害怕。

从贝贝的话语中。

他察觉到,一直以来所认为的所有矛盾冲突的根源,其实是自己狭隘的思维。

雷蒙·多内克曾认为贝贝太过优秀,无法与之抗衡,甚至会被其忽视,然而此刻看着贝贝称因团员们而使自己得以完整,他不禁叹息。

这个还未活过自己一半岁月的孩子竟然宣称,在凭借自身天赋之前,与团员们的默契配合才是最为重要的。

正是因为与他们携手合作,才能创作出如此卓越的曲子。

这对雷蒙·多内克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冲击。

在上次乐团大赛的争论、与富尔特文格勒的告诫相互交织下,他开始觉醒并深感愧疚。

“或许……”

雷蒙·多内克暗自思忖。

“……不,也许……”

经过反复思考,他不得不面对那个曾经努力否定、甚至故意视而不见的事实。

导师和贝贝早期的音乐有着强烈的维也纳古典派风格。

在当时,没有哪位音乐家比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巴赫、莫扎特、海顿、贝多芬,雷蒙·多内克也曾为那时的他们所倾倒。

那样的威廉·富尔特文格勒和贝贝绝不会轻视传统的价值。

他们如此透彻地理解众多天才在漫长岁月中所留下的伟大遗产,怎会不知其价值所在。

只是。

贝贝认为音乐、演出是与他人共同创造的,因此每次都会有所变化。

演奏者。

聆听者。

提及团员们时,贝贝清晰地阐述着。

音乐是共同协作的产物。

音乐并非由独一无二的天才独自缔造。

真正的音乐诞生于人与人的关系与交流之中。

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能够将演奏者的技艺发挥到极致的曲子,呈现出观众们渴望聆听的乐章,实现自己想要表达的音乐故事。

所以,一场演出所蕴含的一曲之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这便是追求变化的缘由。

“我太愚蠢了。”

曾经厌恶所谓的“简单音乐”。

反感那些“不够高雅的音乐”。

此刻不得不承认这是自己的独断专行。

“简单音乐”意味着沟通顺畅,“不够高雅的音乐”则表示不拘泥于形式。

雷蒙·多内克终于理解了导师和贝贝。

然而,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更可悲的是,他甚至失去了作为音乐家的自我。

格兰披治第五名。

虽然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但由于与理事的约定,他必须在此次格兰披治比赛中进入前三名,否则只能放下指挥棒。

“愚蠢的家伙。”

雷蒙·多内克自嘲道,自己背叛了导师和同事们才获得的职位,最终却未能守住,直至最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就在这时,休息室的门被推开。

“指挥,您怎么在这儿呢?大家都在等您呢。”

前来寻找雷蒙·多内克的伦敦交响乐团团员带着灿烂的笑容走了进来。

对于除了克利夫兰格兰披治之外一直处于下游水平的伦敦交响乐团而言,此次的排名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不明就里的团员执意将他拉到团员们聚集的地方。

“指挥来了!”

“哈哈!您看起来不太高兴呢?第五名已经很棒了。第五名!”

“没错。现在还不晚。只要下次格兰披治好好准备,综合排名进入前六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