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新政推行

久在长安为官的细细琢磨这四个字,而那些从地方挣扎留在长安的则是五味杂陈,地方官员有多难做他们已经领教过一回了,落到实处这四个字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难就难在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陆真看着殿内众人的反应,没有再细说,朝陛下拱了拱手说道:“自臣在永新推行新政起,许光便一直担任总账,在陇右实行新政之时,也是许光为臣所谋,税务司更是其一手培养起来,臣建议税改可以慢田改一步,但其中的准备要先动起来。”

宣帝看着台下的许光,第一次见面此人还紧张兮兮地坐在陆真边上担心陆真被欺负,如今看起来沉稳了不少,陆真推荐他,难不成是想让他来统领税改一事?

她一时把握不准,只好说道:“早就听闻许先生之名,还请许先生解惑,要推行税改得先解决什么问题?”

许光恭敬地回答道:“回陛下,是发展。”

这个论点还是第一次听到,以往商税收得很重,依靠对商人社会地位的压迫和收割来补充户部税收的不足,从来没有听到因为发展而难以推行商税的。

“无论是要将税收类目重新划分还是要将税率做调整,都是对物品的生产、运输、售卖这三个环节来进行征税。

例如布行,其经营的方式多为自产自销,由于棉花、麻绳等多数从农户手里直接购买,加征税项就会加在农户头上,设置得不合理,故而要将税加在布匹售卖的环节上;若经济发展不足,布匹卖不出去,即便征收重税也只是杀鸡取卵,反之百姓买得起布匹,布商交税后继续投入生产,此时税收才能形成良性发展。”

这个论点与以往重农抑商的做法有巨大的差异,殿内众人议论纷纷,什么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都太虚了,他们明显感觉到的是,自己的尊贵地位受到了冲击。

若是人们能够通过经商改变生活,还会一股脑地尊崇读书人的地位吗?

若种地的、经商的、读书的社会地位都差不多,他们又怎么体现自己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