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渐近,京城好似被新年的欢腾气息泡得透透的。大街小巷都被装点得喜气洋洋,火红的灯笼高高挂起,绸缎般的穗子随风轻摆,仿佛在诉说着新年的美好祈愿。街边的铺子一家挨着一家,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鲜艳欲滴的糖葫芦裹着晶莹的糖衣,精致的糖人儿在日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似乎在向路人招手。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棉袄,像欢快的小鹿般在人群里嬉笑奔跑,那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为这热闹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纯真与活力。
然而,与京城的热闹喧嚣截然不同,皇宫之内弥漫着一股凝重的气息,仿若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养心殿中,皇上端坐在龙椅之上,身姿笔挺,目光深邃,透着久经朝堂的威严与睿智。他的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如一片沉默的海洋,每一份都承载着国家的大小事务。距离除夕尚有一段时日,按照惯例,唯有除夕当天,皇上才会暂且放下这堆积如山的政务,给自己放一天假。但此刻,他翻阅着这些奏折,内心的情绪如同打翻了调味瓶,各种滋味交织。
奏折内容大致分为两派。其中一派来自地方的奏报,字里行间满是对宸亲王顾墨宸、祺郡王以及二皇子的赞誉。他们在大夏广袤的土地上四处奔走,建立起一座座免费驿站,这些驿站宛如冬日里的暖阳,毫无保留地接纳了无数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饥寒交迫的穷苦百姓,为他们提供遮风挡雨的住所,送上热气腾腾、足以饱腹的食物。百姓们感恩戴德,每一座驿站都成为了传递温暖与希望的港湾,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救命稻草。
“皇上,您瞧瞧这奏折,宸亲王他们这次可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啊,百姓们都对他们赞不绝口呢。” 一旁的贴身大太监赵权,微微欠身,轻声说道,脸上挂着一丝欣慰的笑容,眼中满是对三位殿下善举的认可。
皇上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这几个孩子,平日里看着没什么动静,关键时候倒是很有想法,也很有担当。”
然而,另一派奏折却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皇上心中的那丝暖意,让他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朝堂上的诸位大臣纷纷上书,言辞激烈,指责的矛头齐刷刷地指向顾墨宸、祺郡王和二皇子。他们声称,这三人打着建立免费驿站的幌子,实则大肆敛财,将本应用于百姓的钱财中饱私囊,中饱私囊的行径令人发指。尤其是二皇子和祺郡王,竟仗着宸亲王年纪尚轻,阅历不足,妄图利用他来提升自己的声望,其用心之险恶,简直令人不齿。
“哼,这话说得可真是有趣。” 皇上冷哼一声,声音低沉,透着丝丝不悦,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寒芒,仿佛能洞悉一切阴谋诡计。
赵权见状,心中一紧,连忙闭上了嘴,大气都不敢出。他跟随皇上多年,深知皇上此刻的心情,这个时候,还是少说话为妙。
“朕这个太子也不知道长没长脑子。” 皇上突然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和嘲讽,仿佛在嘲笑太子的愚蠢与短视。
赵权心中一惊,下意识地低下头,却不敢多问半句。他心里明白,皇上这话里定有深意,只是自己身份低微,不便多言。
此时,东宫之中,太子正悠闲地坐在榻上,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他也收到了风声,得知了大臣们弹劾顾墨宸等人的事情。脸上不禁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轻蔑,仿佛在说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哼,这几个家伙,还想跟我斗?真是自不量力,这次看你们怎么收场。”
太子的谋士,一个身形瘦削、眼神阴鸷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谄媚地说道:“殿下,这次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咱们只要稍加运作,略施小计,就能让皇上对他们彻底失望,如此一来,您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这太子之位,便再无人能撼动。”
太子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不错,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一定要办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
与此同时,顾墨宸、祺郡王和二皇子还在为免费驿站的后续事宜忙碌着。他们日夜操劳,不辞辛苦,一心只为百姓谋福祉,却浑然不知,一场针对他们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危险如同乌云般,即将笼罩他们。
“二皇子,如今驿站的运转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只是物资方面,还需要再想些办法。这天气越来越冷了,百姓们需要更多的棉衣和粮食。” 顾墨宸微微皱着眉头,神色凝重地说道,眼中满是对百姓的担忧。
二皇子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了忧虑的神色:“是啊,虽然百姓们都很支持我们,可毕竟这是个长期的大工程,物资消耗巨大,后续的资金和物资供应是个大问题。”
祺郡王在一旁坚定地说道:“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辜负百姓的信任,一定要把这件事坚持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