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蜀吴

话说章武二年夏六月,在那猇亭彝陵地界,东吴的陆逊可真是牛气冲天,把蜀兵打得屁滚尿流。咱们的先主呢,只能灰溜溜地往白帝城狂奔,还好赵云及时赶来,带着兵在那儿坚守。

这时候,马良气喘吁吁地跑来了,看到大军被打得稀里哗啦,那叫一个懊悔啊,肠子都悔青了。他赶忙跑到先主面前,把孔明之前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奏明。先主一听,忍不住长叹一声,拍着大腿说:“哎呀,我要是早听丞相的话,哪会搞成今天这样啊!现在我还有啥脸回成都去见那帮大臣们哟!”得嘞,没办法,先主只好传下旨意,就在白帝城安营扎寨,还把那馆驿改成了永安宫。

这时候,有人来报,说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这些大将,都为了国家大事英勇牺牲了。先主一听,心里那叫一个难受,眼泪止不住地流。

紧接着,又有近臣凑到先主跟前,小心翼翼地说:“陛下呀,黄权带着江北的兵,投降魏国去啦!您看是不是得把他的家属抓起来,交给有关部门治罪呀?”

先主皱了皱眉头,摆了摆手说:“黄权那是被吴兵隔断在江北岸了,想回咱蜀国没路可走,没办法才投降魏国的。这是我对不起他,又不是他对不起我,干嘛要治他家属的罪呢?”不仅如此,先主还下令给黄权的家属发禄米,让他们衣食无忧。

再说说黄权投降魏国这事儿。他被带到曹丕面前,曹丕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皮笑肉不笑地问:“你今儿个来投降我,是不是想效仿陈平、韩信,在我这儿干出一番大事业呀?”

黄权一听,“扑通”一声跪下,眼泪汪汪地说:“陛下呀,我深受蜀帝的大恩,他对我那是好得没话说,还让我统领江北的各路大军。结果呢,被陆逊那家伙断了后路。我回蜀没门儿,投降吴国又不甘心,所以才来投奔陛下您呐。我就是个打了败仗的将领,能保住小命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敢跟古人比呀!”

曹丕一听,心里乐开了花,立马就想封黄权为镇南将军。可黄权呢,一个劲儿地推辞,坚决不接受。

正说着呢,突然有近臣跑进来报告:“陛下,有个细作从蜀国来,说蜀主把黄权的家属全都给杀啦!”

黄权一听,赶忙说:“陛下,我和蜀主那可是推心置腹,他了解我的为人,肯定不会杀我家老小的。”曹丕听了,觉得黄权说得在理。

后人还专门写了首诗来指责黄权呢:“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这边曹丕又转过头问贾诩:“我一心想着一统天下,你说我是先去收拾蜀国呢,还是先对付吴国呀?”

贾诩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说:“陛下呀,刘备那可是个厉害角色,再加上诸葛亮那家伙,治国那是一把好手。东吴的孙权也不简单,能看透局势。现在陆逊又把兵屯在险要的地方,靠着大江和湖泊,咱们想要一下子把他们拿下,可没那么容易。依我看呐,咱们这些将领,没一个是孙权、刘备的对手。就算陛下您亲自出马,带着天威去攻打,也不一定能稳赢啊。我觉得咱们还是先稳守,等着这两个国家出点啥变故再说。”

曹丕一听,不乐意了,一甩袖子说:“我都已经派了三路大军去攻打吴国了,怎么可能赢不了呢?”

尚书刘晔赶忙站出来说:“陛下呀,您不知道,最近东吴的陆逊刚把蜀兵七十万打得落花流水,现在他们上下一心,而且还有长江天险挡着。陆逊那家伙鬼点子又多,肯定早有准备。”

曹丕一听,有点恼了,质问刘晔:“你之前还劝我伐吴呢,现在咋又来阻拦,你啥意思啊?”

刘晔赶忙解释:“陛下呀,这形势不一样啦。以前东吴老是被蜀国打败,气势低落,所以咱们可以趁机攻打。可现在人家刚打了大胜仗,士气高涨,锐不可当,这时候去打,可不太明智呀。”

曹丕把眼一瞪,大手一挥:“我主意已定,你别再说了!”说完,就带着御林军,亲自去接应那三路兵马了。

很快,就有哨马来报,说东吴早有准备:吕范带着兵拦住了曹休,诸葛瑾在南郡挡住了曹真,朱桓在濡须抵挡住了曹仁。

刘晔一听,赶紧又劝:“陛下,人家都准备好了,咱们去了恐怕也捞不到好处啊。”可曹丕根本不听,带着兵就走了。

咱再把目光转到吴国这边。吴将朱桓,年仅二十七岁,那可是胆大包天,孙权对他喜欢得不得了。当时,朱桓正在濡须督军,听说曹仁带着大军去攻打羡溪,他眼珠子一转,嘿,机会来了,于是把所有的兵都派去守羡溪了,只留了五千骑兵守着濡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