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蜀吴

先主这才转过头问孔明:“丞相,你觉得马谡这小子能力咋样啊?”

孔明想了想,回答道:“陛下,这人也算是当今的一个人才呐。”

先主却摇了摇头,说:“我看不是这样。我觉得这小子,光会说大话,不太靠谱,不能重用。丞相你可得仔细考察考察他呀。”

交代完这些,先主传旨把大臣们都召进殿里,让人拿来纸笔,写了一份遗诏,递给孔明,一边叹气一边说:“我读书不多,也就知道个大概。圣人说:鸟快死的时候,叫声都特别悲哀;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都是真心话。我本来想着和你们一起灭掉曹贼,复兴汉室,可没想到半路上就要和你们分别了。麻烦丞相把这诏书交给太子刘禅,让他别不当回事儿。以后不管啥事,都得多听听你的意见呐!”

孔明等人“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陛下您一定要好好调养身体呀!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报答您的知遇之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主让内侍把孔明扶起来,一只手擦着眼泪,另一只手紧紧握住孔明的手,说:“我现在快不行了,有几句心里话得跟你说。”

孔明赶忙说:“陛下有啥圣谕,尽管吩咐。”

先主哭着说:“丞相啊,你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都不止,肯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业。要是我那儿子刘禅还能教,你就好好辅佐他;要是他实在不成器,你就自己当成都的主人吧。”

孔明一听,吓得冷汗直冒,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扑通”一声又跪在地上,哭着说:“陛下,我怎么敢不竭尽全力,尽忠职守,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会报答您的恩情呀!”说完,不停地磕头,额头都磕出血来了。

先主又让孔明坐到榻上,把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叫到跟前,严肃地说:“你们俩都给我听好了:我死了以后,你们兄弟三个,都要把丞相当成父亲一样对待,不许有丝毫怠慢。”说完,就让两位王爷给孔明行礼。

两位王爷拜完后,孔明感动地说:“陛下,我就算粉身碎骨,也报答不了您的知遇之恩呐!”

先主又对大臣们说:“我已经把后事托付给丞相了,让太子把他当父亲一样。你们都不许怠慢,别辜负了我的期望。”然后又叮嘱赵云:“我和你从患难中一路走来,没想到今天要在这儿分别了。你可别忘了咱们的交情,以后多照顾照顾我的儿子,千万别辜负我的话。”

赵云流着泪,跪在地上说:“陛下放心,我一定效犬马之劳!”

先主又对大臣们说:“各位大臣,我也没办法一个个都叮嘱到了,希望你们都能好好保重自己。”说完,就驾崩了,享年六十三岁。这一天,是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

后人杜甫还专门写了首诗感叹:“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后,文武百官那是悲痛万分,哭声震天。孔明带着大臣们护送着先主的灵柩回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把灵柩安放在正殿里。举行完哀悼仪式后,开始宣读遗诏。

遗诏上说:“我刚开始生病,只是拉肚子,后来又得了别的病,估计是好不了了。我听说人活到五十岁,就不算短命了。我现在都六十多了,死了也没啥遗憾的。只是放心不下你们兄弟几个呀。你们可要努力啊!努力啊!别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别因为好事小就不做。只有品德高尚,才能让人信服。我德行浅薄,你们可别学我。你们跟丞相一起做事,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千万别懈怠,别忘记!你们兄弟几个还要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这可是我再三叮嘱的呀!”

大臣们读完遗诏,孔明站出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咱们得赶紧立嗣君,继承汉朝的正统。”于是,就立太子刘禅为皇帝,改年号为建兴。又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把先主葬在了惠陵,谥号为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也追谥为皇后。然后对大臣们论功行赏,还大赦天下。

这事儿很快就被魏军知道了,报告给了中原的魏主。曹丕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拍手笑道:“哈哈,刘备终于死了,我再也不用担心啦!现在他们国家没了主心骨,咱们为啥不趁机起兵攻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