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宓看了看他,反问道:“先生您可是东吴的名士,既然拿天的事儿来考我,那肯定对天的道理很了解。想当初混沌初开,阴阳分离,轻清的东西上浮变成天,重浊的东西下沉凝结成地。后来共工氏战败,头撞不周山,结果天柱折断,地维塌陷,天往西北方向倾斜,地向东南方向下陷。天既然是轻清上浮的,为啥会往西北倾斜呢?还有,轻清之外又是啥东西呢?还请先生教教我。”
小主,
张温被问得满脸通红,无言以对,只好站起来,拱手谢罪说:“没想到蜀国会有这么多厉害的人!刚才听了您的讲解,让我一下子就开窍了。”孔明怕张温太尴尬,赶忙打圆场说:“咱们在席间互相问难,就是开开玩笑而已。您可是深知安邦定国之道的,何必在乎这些嘴上的功夫呢!”张温赶忙拜谢。
之后,孔明又让邓芝跟着张温一起去吴国答礼。两人拜别孔明,就往东吴去了。
再说吴王这边,见张温去了蜀国还没回来,就召集大臣们商量事儿。突然有近臣来报:“大王,蜀国派邓芝跟张温来咱们吴国答礼啦!”吴王一听,赶紧让人把他们召进来。张温进殿后,跪在地上,把后主跟孔明的美德夸了一通,还说希望两国能永远结盟通好,这次特意派邓尚书来答礼。吴王听了,那叫一个高兴,马上设宴招待他们。
宴会上,吴王问邓芝:“要是咱们吴、蜀两国齐心协力灭了魏国,天下太平了,两位君主分地而治,那不是美滋滋的事儿吗?”邓芝笑着回答:“大王啊,这天上可不能有两个太阳,老百姓也不能有两个君主。等灭了魏国之后,谁能得天下,那得看天命。不过呢,做君主的,各自修养自己的品德;做臣子的,各自尽到自己的忠诚,这样战争才能平息呀。”吴王听了,哈哈大笑:“先生可真是坦诚啊!”于是重重赏赐了邓芝,让他回蜀国了。从这以后,吴、蜀两国算是正式通好啦。
这事儿被魏国的细作知道了,赶紧像一阵风似的跑回中原报告。魏主曹丕一听,气得暴跳如雷,大声吼道:“吴、蜀竟然联合起来了,肯定是想打我中原的主意!不行,我得先下手为强。”于是,他把文武百官都召集起来,商量着起兵攻打吴国。
这时候,大司马曹仁、太尉贾诩都已经去世了。侍中辛毗站出来,劝道:“陛下呀,咱中原地区地广人稀,这时候用兵,可捞不到啥好处。依我看呐,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养兵屯田,等个十年,粮食充足了,兵力也够强大了,再去攻打,那时候吴、蜀两国肯定能被咱们拿下。”
曹丕一听,气得脸都红了,骂道:“你这就是迂腐的书生之见!现在吴、蜀都联合了,说不定啥时候就来侵犯咱们边境了,哪有时间等十年!”说完,立马传旨起兵伐吴。
司马懿站出来,奏道:“陛下,吴国靠着长江天险,没有船根本过不去。陛下要是御驾亲征,最好选大小战船,从蔡、颖进入淮河,拿下寿春,再到广陵,渡过江口,直接去取南徐,这才是上策。”曹丕听了,觉得挺有道理,就照办了。
于是,魏国上下日夜赶工,造了十只龙舟,每只都有二十多丈长,能容纳两千多人,还收拾了三千多只战船。到了魏黄初五年秋八月,曹丕把大小将士都召集起来,任命曹真为前部先锋,张辽、张合、文聘、徐晃等大将先行,许褚、吕虔负责中军护卫,曹休断后,刘晔、蒋济当参谋官。前后水陆军马加起来有三十多万,准备择日起兵。曹丕还封司马懿为尚书仆射,让他留在许昌,国家大事都听他决断。
咱再把目光转到东吴这边。东吴的细作得知魏国要起兵的消息,赶紧跑去报告给吴王。近臣慌慌张张地对吴王说:“大王啊,不好啦!现在魏王曹丕亲自坐着龙舟,带着水陆大军三十多万,从蔡、颖出发,要经过淮河,肯定是想从广陵渡江,来攻打咱们江南,这可太可怕了!”
吴王一听,吓得脸都白了,赶紧把文武百官召集起来商量对策。顾雍说:“大王,咱们既然已经跟西蜀联合了,那就写封信给诸葛孔明,让他带兵出汉中,分散魏国的兵力。同时,派一员大将在南徐屯兵,抵挡魏军。”吴王皱着眉头说:“这事儿非陆伯言不可啊,可他镇守荆州,不能轻易调动。”顾雍也犯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