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孩子睡着后我还盯着手机看了好一会儿,辗转反侧,大概凌晨两点多才睡。
第2天早晨起来手机也干干净净的,没有未接电话,也没有短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吧。
又是一个周过去。
转眼,李小开和小平回贵阳了。我也不用经常往返于医院。
卖点儿已经确定。一个在省医附近,一个在油榨街。
至于之前在花溪和那几家人谈的给他们供臭豆腐的事儿我也没食言,采取出租车送货的方式给他们第一时间送到店面,其他细节我们在电话中沟通。
逢国庆假期。
大家轮流休班,我也难得腾出一天的时间。跟王浩之间虽然一直有联系,但他一直没回来,我已经很久没见到他了。
实在挂念想他得很。
接两个孩子回家时都一直还在犹豫:要不要去看看他?给他一个惊喜?虽然时间短暂但是看一面就足够。反正在家里待着也是待着,而且还可以让两个孩子见见世面。带他们出去透透气?
我又开始算来回费用。
这段时间收益不错,但也还在回款期,挤一挤勉勉强强。
我最后还是决定过去看看他。
我从他助手那儿打听到他们所在的位置。
广东白云区。
白云区。
诶,这个区我之前还在那待过。所以之前在贵阳我听到白云区这三个字人有点懵。
这两个地方重名了。
我和孩子们收拾好行李,整装待发。这是第一次带他们坐飞机,虽然时间匆忙,但这个季节是淡季,机票没有贵的离谱,接近五百块钱一个人。
我把返程的机票也一并买了。价格和去时差不多。
两个孩子第1次到机场,第1次看到真正意义上的飞机。远远看并不怎么大,有的还在滑动、有的稳稳停在跑道等候、有的正在上客。
我也看得有点入迷。
因为我也是第1次坐。
心里难免激动,也会自我发出小小的感叹:就这长着一对翅膀的玩意儿,一堆铁重的离谱,却能在空中翱翔,把远方的人带到家乡,把家乡的人带到远方。承载着多人殷切的盼望,大幅度节约人宝贵的时间。
人家是怎么飞上去的呢?
小时候做风筝,哪一边稍微重一点点都不能随风而上。每次都要修修改改好多遍才行。
那还是纸的。
儿子和女儿都有点闹腾。有几个上年纪的总是频频往这边看过来,眼神并不好,嫌弃挂在脸上。可能两个孩子小,碍于年纪她们到底还是没有说出来。
却在交头接耳的讨论。
“真是没家教!”
“唉,现在这些人习惯了。看这样子从乡下来的,你没听两个孩子说第1次看到飞机?农村的闹腾一些,将就将就吧。”
我心里呵了一声。
就这都能分得出农村和城市?
就因为第1次坐飞机,所以就是农村人?
真是服了。
不过两个孩子总要慢慢学会长大,我招手把他们叫回。
两个孩子一左一右站在我旁边,我坐在座位上。
儿子咋咋呼呼的问我怎么了?
我把刚刚那两个人说的话原封不动和他们说了。
两个孩子用眼神齐刷刷看过去,正好和这两个人目光对上。
“唉,我可没说啊……就算说了,也不是说的你,你不要对号入座!”
“就算对号入座了又如何?难道他们两个不吵吗?”
我懒得应她们。
她们针对孩子吵闹这个问题我一点都没意见,我不爽的是他们用农村和城市这几个字儿来定义人。
“宝贝们,这里是公共场合,而且弟弟现在都已经是幼儿园中班的学生了,姐姐是大班学生,你们不是两岁三岁,该听得懂人话了。
虽然这是咱们第1次坐飞机,对飞机很好奇,但该有的礼貌还得有。可以欣赏,可以小声一点儿说话,但不能吵到别人,不能影响人家。
小声一点,我们从农村来,但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能及时纠正错误的人。明白?”
“哦~~”儿子应。
女儿也点点头。
风评果然开始扭转,大家都说我及时教导孩子这一点特别可贵。
也有人说那两个人有点矫情,说她们装模作样:“谁家不是农村来的?我们那个年代孩子多了,哪一家不是四五六个娃儿起步?
那每天家里就跟打仗似的!不在农村也打仗,就差把单位房子楼板震穿了,也没见有人站出来说孩子怎么怎么了!”
“唉,可不是呗,就这些倒洋不土的人才嫌弃。”
那两个人开始狡辩,却有点无从下口。
达到我想要的效果。我带着两个孩子靠近落地窗,和他们一起去欣赏飞机了。
两人的声音也降低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