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正是天命所归

他的目标是要辅佐君主一统天下,实现自身价值和运势。

他认为胜利者才能改写历史,在这场争斗中唯有强者生存。

然而面对这些保守者的指责,他觉得极其不合理,因为争权夺利本就不拘泥于道德伦理。

“如果世上没有人讲求规范秩序又如何?” 子夏反问道,“圣人的道德体系建立就是为了约束众人,否则人间就会变得如魔界一样无情无义。

若人人自私逐利,你不仅会遭到秦国袭击,更会被秦买通的妖族攻击。”

这激怒了原本出身贫苦却因圣教恩典才得以上位成为将领的吴起。

“先生所谈之道与我相左!” 吴起冷笑,“我要做的就是助君一统,成就霸业!” 双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

最终吴起意识到即便解释也改变不了什么,决定离开晋军寻找别处机遇。

“从此刻起,我就与晋无关,各寻去处!” 说完便扔下了帅印离去。

赵武和其他 ** 并未阻止,他们认为其离经叛道的行径已不容于现行体制。

随后北方战场上出现了新的变局,晋国士兵们奋力作战夺得了更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对太乙金仙部落首领的支持,成为第二个诸侯联盟的核心,并取得了一些战略优势。

相比之下,在南边发生的故事却截然不同,吴王战败后的凄凉结局令人叹惋。

当他回到姑苏时面对的是自己曾经喜爱的子孙们的怨恨眼神。

为了报复吴王过去加诸于身上的羞辱,越王勾践将许多吴 ** 亲国戚处死。

最后勾践凯旋回国,却发现自己的重臣之一——范蠡已经离开了。

“为何我的忠臣会离去呢?是因为我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吗?”勾践质问,文种如实解释道,范蠡厌倦了厮杀想远离这一切寻求知识和修行。

“或许是我错失了些什么。” 吴王望着稷下学宫的方向若有所思。

“错了,一切都错了”。

在幸存下来百姓的目光注视中,吴王最终倒在了一片象征死亡和哀悼的血海之中,再也无法继续自己的残梦。

这一章节再次凸显了乱世之下人性复杂以及政治博弈背后隐藏的深层意义。

陶公离去时不仅自己走了,还将越女西姬一并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