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师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个主意妙极了。我们也渴望能给孩子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对了,你是骑行爱好者?那你一定去过不少地方吧?”
林宇笑着说:“是的,我沿着京杭大运河骑行,途经诸多城市,每个地方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我满心希望能将这些文化分享给更多的人。”
这时,一个孩子好奇地抬起头,问道:“叔叔,你能给我们讲讲你在骑行过程中遇见的有趣之事吗?”
林宇笑着蹲下身来,和颜悦色地说:“当然可以。我在杭州目睹了美如仙境的西湖,那里的湖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平静得不起一丝波澜。在苏州,我游览了精美绝伦的园林,园林里的建筑与景色恰似一幅浑然天成的画卷。还有在扬州,我品尝了美味可口的扬州炒饭,那滋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
孩子们听得如痴如醉,纷纷围拢过来。林宇又给他们讲述了一些关于运河文化的知识,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向往的光芒。
离开社区活动中心后,林宇来到了运河边。他瞧见一群志愿者正在齐心协力地清理运河边的垃圾。林宇毫不犹豫地走过去,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你们经常来这里清理吗?” 林宇向旁边的一位志愿者询问道。
志愿者停下手中的动作,回答道:“是的,我们期望能为保护运河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运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定要让它始终保持美丽。”
林宇一边清理垃圾,一边说道:“我觉得保护运河不仅仅关乎环境问题,亦是对运河文化的有力保护。运河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良好的环境。”
志愿者深表赞同,说道:“没错。我们也在向周边的人积极宣传运河文化,期望大家能携手共同保护运河。”
在清理垃圾的过程中,林宇与志愿者们相互交流着对运河文化的理解以及对环保的看法。林宇发觉,这些志愿者们无一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正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运河。
傍晚时分,林宇回到住处。他收到了张楠的消息,张楠说她在网上浏览到了一些关于聊城的介绍,对聊城愈发兴致盎然了。她还提及,待林宇归来后,她想与他一同做一些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事情。
林宇欣喜若狂,立即给张楠回复道:“楠楠,我在此处邂逅了众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他们的热忱深深打动了我。我坚信,只要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必定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夜晚,林宇躺在床上,脑海中如电影般回想着这一天的经历。他从与李教授的交谈中汲取了诸多关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论知识,在社区活动中心见证了传统文化在孩子们身上延续的希望之光,在运河边深切感受到了志愿者们对运河文化的热爱与守护。他深知,自己的骑行之旅绝非仅仅为了饱览沿途风景,更是为了探寻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
次日,林宇毅然决定前往聊城的乡村一探究竟。他听闻乡村里依旧保留着一些更为古老、更为纯粹的民俗文化。
林宇骑着自行车,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悠然前行。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的庄稼在微风的轻抚下轻轻摇曳,仿佛在热情地欢迎他的到来。
他来到了一个小村庄,村庄里的房屋大多是传统的建筑风格,白墙黑瓦,透着古朴的气息。林宇在村庄里信步漫步,看见一位老大娘正坐在门口全神贯注地编织着竹篮。
“大娘,您这竹篮编得真精致。” 林宇走上前去,由衷地说道。
大娘抬起头,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说道:“小伙子,这竹篮在我们这儿用处可大啦。以前去田里干活,都用这竹篮装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