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新年的喜与悲

倭国的士兵敢跨海远征,当然熟谙水性,可哪里比得上从小在长江、运河里长大的江淮壮士?

获胜的消息接连传回,扬州城中一片欢呼声,有家人从军的都与有荣焉。

去寺庙上香的人更多。

一鼓作气!

希望神佛保佑,我大唐壮士一统半岛!今后再没有高句丽、百济、新罗,只有大唐东海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神佛就是真的灵!

“阿耶阿娘,我跟你们细细说百济的战事吧!我知道得比较多!”

张川柏兴致勃勃,讲遥远边疆的故事。

他还知道,阿兄有写日记的习惯。

将来可以从日记里,看到最真实的一幕。

兄长们去过的地方,四舍五入就是他自己去过,是全家人都去过。

百济和新罗很遥远,因为有大郎在那里,才被阿耶阿娘日夜惦念。

……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的长安,喜庆中带着伤感。

之前在定州跟张川柏相处过的高士廉病重。

开府仪同三司、申国公高士廉,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亲舅舅。

长孙皇后幼年丧父,是舅父高士廉把她抚养长大的。

对高士廉,就连皇帝都有一种格外亲厚的感情。

正月辛卯日,皇帝亲自探望病重的高士廉。

壬辰日,高士廉去世。

皇帝泪如雨下。

高士廉的灵柩送出横桥,皇帝登上长安旧城西北楼,遥望灵车大哭。

李治也很伤感。

在定州的时候,陪在他身边的高士廉给他很多安慰。

在那日日夜夜为前线战事担忧焦灼的时间里,除了总是带着笑容,给他安全感的张川柏,就是高士廉这个舅公给他最多安慰。

但他必须控制伤感,安慰落泪的父亲。

李治写了一封私人的信件,送往江都。

堂堂太子,不是想找安慰,只不过是……找平平无奇张三郎,说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