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天行健

沧澜仙图 洛水忆浮生 2328 字 3个月前

范大志心知这人想考究他俩书法,但又没说让写什么,他就拿起笔,信手写了“一、贰、三、四……”几行数字。

丁文若一旁悄悄探首,忍不住想看看他们书法如何。只见何安的字力透纸背,有一股说不出的气势,心道想不到此人眉清目秀,生的英俊好看,却是字如其人,写的也是极好呢。又看到范大志写的,却忍不住掩嘴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两人写完,丁非庸看何安的字铁钩银划、结构雄奇,配合着这句诗行云流水,竟是毫不违和。

他抚须念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错,不错,心中有抱负,手上有功夫!好,好!”

待看到范大志的字,诺大地一张宣纸,只用簪花小楷写了几行数字,不禁揽须大笑道:“好一个懒惫的家伙,书法一道,贵乎于心,以后可要多向何安小友学习。”

丁非庸转向何安又道:“常言道字如其人,字里行间通常可以折射一个人的人品,你以为如何?”

何安略带拘谨回答道:“学生以为书法只是表现一时的心境的,人品……还真看不出来。”

“哦……不妨仔细说说?”丁非庸眼角带着笑意,捻须追问道。

“是!学生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笔法的飘逸,源自王书圣当时无比舒畅的心境,崇山峻岭、曲水流觞,与友人对酒当诗……祭侄文稿的枯笔,却表现的是当时鲁郡公无比悲愤的心境。这一切都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关,与人品无关!”何安稍加思索,恭敬地答道。

“好!好!好!从善而不如流,孺子可教也!”丁非庸畅快地纵声大笑。

他又考较两人的学识,何安与范大志也是对答如流,有些观点竟别出蹊径,自己竟也从没有想到能这么解释,一时兴起,子史经集问了许久。

小主,

丁文若静悄悄坐在一旁,听得有点痴了。越听心里越是吃惊,父亲问的有些典籍自己闻所未闻,而他们却好似满腹经纶,侃侃而谈。有些解释深入浅出鞭辟入里,自己竟然也听的津津有味。自己自幼也接触过许多青年俊彦,能有这般学识,可绝对不是不学无术之辈,两人被关禁闭之事,想来定有什么隐情,以后有机会好好问问。

直到一弯弦月,星空满天,两人才出了相府。丁非庸本要留他们用饭,再派马车送他们回去,但两人执意拒绝。

何安心里还惦记着醉仙楼之约,范大志也盼望着能跟着吃点好的。相府里丁文若的父亲,虽然亲切随和,却也像极了内峻外和的师长,如果相对而坐吃饭,自己是万万不敢随便动筷子的。

两人一路小跑,穿过几条大街,此时天色已晚,街上行人少了许多,醉仙楼的客人也少了很多,两人快步进店,只见韩婵娟和那日见过妇人在靠窗的角落里坐着,一桌菜竟是动也没动。

韩婵娟看到他俩,原本冷峻的俏脸如冰川融化嘴角含笑,挥着小手,脆生生地喊道:“这里,这里!”

两人赶紧过去,何安坐下歉然道:“实在对不住,让你久等,我们方老师的老师,鸿胪寺卿丁寺卿要见我们,不好推辞,所以晚了些。”

韩婵娟嫣然一笑:“无妨,只要能来就好。”

那妇人喊来小二把菜拿去热下,干净利索地说道:先介绍一下吧,咱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我叫薛凝,她叫韩婵娟,雍城韩家人氏,我是陪婵娟来知行院学习的,你们和婵娟年龄相仿,以后也可以称呼我薛姨。”

何安点头道:薛姨,我们是滁州宜洛县人,知行院方易之教习在我们那里教学,推荐我俩来知行院,幸不辱命,都已通过测试,成为正式弟子。”

薛姨笑道:“那挺好,往后你们彼此有个照应,婵娟这孩子自小任性,以前得罪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韩婵娟微窘,双颊红晕低声道:“何安……对不起,那天我真不是故意的。”

她从怀里掏出那个簪子,放到何安面前,继续道:“还给你,你既然是要送人的,我就不能夺人之好。”

何安接过,入手温热,鼻中闻到一股淡淡的脂粉幽香,后又递回给韩婵娟,道:“既然姑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