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
刘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今湖北枣阳市,一说河南南阳县),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开国皇帝(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秀“美须眉”,早年入太学学习。新莽末年,爆发赤眉、绿林起义。地皇三年(22年),刘秀在宛城起兵反莽。次年二月绿林军建立更始政权,刘秀被更始帝任命为太常、偏将军。同年六月,王莽军围绿林军于昆阳,刘秀突围调集援兵,与城内义军合击,歼灭王莽军主力,取得了昆阳之战的胜利。其兄刘演被更始帝杀害后,刘秀隐忍伪装,被更始帝封为萧王,派往河北,镇压并收编铜马等起义军,势力大增,有“铜马帝”之称。25年6月,与更始帝决裂,称帝于鄗,重建汉政权,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先后削平青州张步、渔阳彭宠、天水隗嚣、益州公孙述等豪强割据武装,重新统一中国。57年二月,刘秀驾崩,享年六十三岁,谥号光武,庙号世祖,葬于原陵。刘秀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推行度田令,打击地方豪强,缓解土地兼并;设立台阁制,强化皇权,成为三省六部制的雏形;改革监察制度,罢州牧,置刺史,强化中央集权;外交上,接见日本使臣并将汉字传入日本,平定越南征侧女王独立运动。在位期间安定民生,复苏经济,轻徭薄赋,勤政爱民,倡行节俭,开创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历代史家对其多有称赞,如王夫之称“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毛泽东称之为“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皇帝”。
邓禹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开国功臣,政治家、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年轻时游学长安,与刘秀交好,新莽败亡后往投刘秀,劝其以河北为基地,收揽民心,待机取天下,以此深得信任。后率军镇压铜马起义军,又破更始将王匡、成丹诸部于河东,协助刘秀建立东汉。刘秀称帝后,邓禹被拜为大司徒,封酂侯。旋渡河入关,多方招降,所部号称百万,一度入长安,后屡为赤眉军所败,以致全军覆没,逃归宜阳,被罢免大司徒。后拜右将军,更封高密侯,以特进奉朝请。明帝时进位太傅。永平元年(58年),邓禹病逝,享年五十七岁,谥号元侯。
樊崇
樊崇(?—27年),字细君,琅邪(今山东诸城)人。西汉末年着名农民起义领袖、赤眉军首领。英勇善战,富有谋略,曾发动农民起义,为推翻新莽王朝做出巨大贡献。拥戴刘盆子即位,拜为御史大夫,但其本身文化浅薄。赤眉占据长安期间,长安城一度陷入混乱。建武三年,联合赤眉军首领逢安等再度起义,兵败被刘秀部将所杀。
耿弇
耿弇(yǎn)(3年~58年),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族。东汉开国元勋、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上谷太守耿况的儿子。耿弇喜好兵事,随父投奔刘秀,授偏将军,参与平定河北地区。刘秀称帝后,授建威大将军、好畤县侯,败延岑、平齐鲁、定陇右,平定四十六郡,攻取城池三百余座,屡立战功,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辞去大将军之职。永平元年(公元58年),耿弇去世,享年五十六岁,谥曰愍侯。耿弇将围点打援、声东击西、引蛇出洞等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受历代军界推崇。并成为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
东汉六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
共6个词条2.8万阅读
章德窦皇后
章德窦皇后(?—97年),史佚其名,世称窦章德、章德太后。右扶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人。汉章帝刘炟的皇后,东汉“六后临朝”中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光武帝皇后郭圣通的曾外孙女,大司空窦融曾孙女,母为东海王刘强之女沘阳公主。建初二年(77年),选入掖庭,成为汉章帝刘炟的妃嫔,史称“进止有序,风容甚盛”,次年(78年)立为皇后。马太后崩逝后,窦皇后与母亲沘阳公主合谋除掉了宋贵人姊妹、废黜了皇太子刘庆,改立自己的养子刘肇为太子。而后又谮杀刘肇生母梁贵人,并将其父梁竦拷打致死,继而流放梁氏满门,监禁汉章帝的姑母舞阴长公主,贬黜马太后戚族,同时肃清后宫,使宫中无人知晓刘肇生母,为日后窦氏专权扫清了障碍。刘肇即位后,窦氏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开启了东汉太后主政、“六后临朝”与外戚专权的先河,史称“窦氏专权”。她尊崇母亲沘阳长公主,重用自己的兄弟、外曾祖母郭圣通的族人以及闺蜜邓夫人;经济上,废除盐铁官营制度;军事上,派窦宪攻打北匈奴,大破之,成就了“勒石燕然”的战功,收服了伊吾领土并在其地设立“护匈奴中郎将”统辖北匈奴;又任用邓训击溃西羌,助推东汉王朝达到鼎盛时期“永元之隆”。然而她纵容外戚,导致窦氏外戚专权,最后被汉和帝诛灭,窦家为官者皆被罢黜,其本人也被软禁内宫。永元八年(96年)底,窦氏所居的南宫失火,次年(97年)去世,与汉章帝合葬于敬陵,谥号“章德皇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邓绥
和熹皇后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东汉“六后临朝”中的最贤者,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政治家之一,被史学界誉为“皇后之冠”。邓绥是东汉开国元勋邓禹的孙女、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永元七年(95年)入宫,次年(96年)封为贵人。永元十四年(102年)汉和帝废黜阴皇后,改立邓绥为皇后。汉和帝驾崩后,邓绥先后拥立汉殇帝和汉安帝,以“女君”之名亲政长达十六年。邓绥临朝期间,因陨石撞击导致灾难空前,四夷各族趁机入侵,东汉岌岌可危。邓绥夙夜勤劳,推行一系列改革,选贤任能,躬行节俭,救灾安民,复苏经济,兴办科技教育,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移民开发江南,带领东汉克服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十年天灾;同时派兵征服南匈奴、鲜卑、乌桓等外患,剿灭海盗,平定西羌,使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又设立西域副校尉,恢复东汉对西域的羁縻;收服岭南三十六个民族,并将高句丽、徼外夜郎纳入版图,扩张领土1840里,时人颂曰“兴灭国,继绝世”。邓绥兼通天文、算数,曾引导蔡伦改进造纸术,任用张衡研制浑天仪、地动仪等仪器,锻造中尚方弩机,创办史上最早的男女同校学堂,为女子提供学堂教育;又命许慎等人到东观矫正文字,推动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问世,苏辙称之为“和熹盛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去世,谥号“和熹皇后”,与汉和帝合葬于慎陵。
阎姬
阎姬(?-126年3月30日),河南荥阳人。东汉时期汉安帝刘祜的皇后,步兵校尉阎章孙女,长水校尉阎畅之女,东汉“六后临朝”中的第三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阎姬颇有才华和姿色,元初元年(114年)入宫,得到汉安帝的宠爱,册封为贵人。元初二年(115年),册立为皇后,专宠妒忌,鸩杀皇子刘保的生母李氏。延光三年(124年)构陷太子刘保,使之被废为济阴王。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驾崩,阎姬成为皇太后,为了久专国政,拥立北乡侯刘懿即位,临朝称制。阎姬临朝期间,处死大将军耿宝、宦官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等奸臣,流放专权乱政的汉安帝乳母王圣及其女儿伯荣、王永,结束了汉安帝亲政以来“奸臣狡猾而不能诛,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的局面,继而起用忠直之士来历、提拔并重用阎氏族人。不久,刘懿驾崩,济阴王刘保的乳母宋娥联合中黄门孙程发动“西钟政变”,诛杀阎太后手下的宦官集团,拥立刘保为帝。阎太后得知后,发动“夺宫之变”,派兵捕杀汉顺帝刘保,结果兵败,阎氏外戚及其党羽皆被诛杀,阎姬被迁往离宫居住。永建元年(126年),去世,谥号为思,史称安思皇后,陪葬于恭陵。
梁妠
梁妠(116年-150年4月6日),一说生于106年,安定郡乌氏县(今宁夏泾源县)人。汉顺帝刘保的皇后,大将军梁商之女,东汉“六后临朝”中第四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有贤后之称。梁妠聪明贤惠,善做女红,精通经史。十三岁入宫,被封为贵人。阳嘉元年(132年),被立为皇后。建康元年(144年),汉顺帝驾崩,梁妠成为太后,先后拥立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三度临朝称制。梁妠临朝期间,夙夜勤劳,拔用忠良,重用李固、杜乔等贤臣,驱逐宦官,推崇节俭,严惩贪污,兴办教育,使洛阳太学达到3万余生,创下两汉最高纪录。军事上,剿灭“黄帝”马勉与“黑帝”华孟等江淮大盗,讨平西羌、鲜卑及日南蛮夷,使得“海内肃然,宗庙安宁”。外交上,接纳亚美尼亚国王安世高驻华。然而梁妠不能裁抑亲戚,致使兄长大将军梁冀专权暴滥,妹妹皇后梁女莹恣极奢靡,后又诛杀贤相李固、宠溺宦官(有争议),导致天下失望。和平元年(150年),还政于汉桓帝,同年去世,时年三十五(一说四十五)岁,谥号顺烈皇后,与汉顺帝合葬于宪陵。概述图片来源:
汉朝时期各朝代/政权
共4个词条6.8万阅读
西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8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中央王朝,汉高祖刘邦所建,传十一代十二帝,历时210年,史称为“前汉”,亦有“西京”之称。刘邦和项羽在反秦斗争中,分别发展了各自军事力量。秦亡后,经过楚汉之争,刘邦击败项羽,最终建立西汉,初定都洛阳,后迁长安。汉初吸收秦亡教训,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国策,文景二帝劝课农桑,减省租赋,削弱诸侯王势力,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农业、手工业及商业空前繁荣,全国户口有所增长,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盐铁官营等加强中央集权,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对外开拓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汉地基本范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西汉出现强盛局面。汉昭帝继位后,霍光辅政,息兵养民,恢复汉朝国力。汉宣帝时期,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国力极盛,史称昭宣中兴。汉元帝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败。8年,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汉承秦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地方实行郡国制,后又有刺史制度,而此时牛耕和铁器普遍流行。西汉时期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中国人和汉人划上了等号。同时也是中国的黄金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文学、史学、艺术和科技等领域的成就辉煌灿烂,随着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小主,
新朝
新朝(公元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是继西汉之后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的朝代。元始五年(公元5年)平帝死后,王莽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假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建元“始建国”。同时,改国号为新,将京师长安改称“常安”(后增设东都洛阳,常安称西都),史称新莽。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地皇四年(公元23年),新朝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5年国祚。经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更始政权。
玄汉
更始政权(23年3月—25年10月)是中国历史上承新朝下启东汉的过渡政权。新末天下揭竿而起,地皇四年(23年)二月,刘玄在南阳淯水之滨被拥立为帝,复国号汉,定都宛城,改元更始,名义上恢复了汉朝统治,光复了西汉末年疆域的绝大部分地区。更始元年(23年)十月,迁都洛阳。更始二年(24年)二月,迁都长安后,朝政日益腐败,地方豪强拥兵自重。更始三年(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逃出长安,十月被迫投降,被封长沙王,随后被杀,更始政权覆灭。更始政权在即将形成的新的统一王朝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参与了对旧王朝的否定;一方面,又推动了新的统一王朝的建立。
东汉
东汉(25年—220年),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宗室刘秀趁势而起,并延续“汉”为国号,定都洛阳,史称东汉。然后消灭各地军阀,统一天下,设立台阁制、推行度田令加强中央集权,开创光武中兴。明章二帝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明章之治。汉和帝时期击败贵霜帝国,迫使匈奴西迁,复收西域,通使罗马,实现中国与欧洲首次直接交往,国力到达顶峰,史称永元之隆。中后期权归女主,六后临朝。邓太后以女君之名亲政,推行一系列改革,复平天下,史称“和熹盛东汉”;汉安帝亲政后朝政腐败,国势倾颓;汉顺帝推行阳嘉新制,中兴东汉;桓灵二帝兴起党锢之祸,引发黄巾起义,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平叛,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揭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董卓被杀后,汉献帝东归洛阳,曹操迎汉献帝迁都许昌。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时期。东汉沿用西汉制度并进行调整,以适应当时社会状况,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远超过了西汉时期的水平。在此期间,佛教传入中国,道教诞生,汉服定型,夜市兴起,蔡伦改进造纸术,邓绥开创男女同校的先河,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许慎着成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汉顺帝开辟科举制的萌芽,印刷术雏形拓印问世,史学家司马光评价道:“自(夏商周)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东汉驸马
共25个词条2.8万阅读
邓晨
妻子:新野长公主刘元
李通
妻子:宁平公主刘伯姬
梁松
妻子:舞阳公主刘义王
窦固
妻子:涅阳公主刘中礼
中文名
东汉
外文名
The Han Dynasty
别 名
后汉、炎汉、天汉、中汉 [246]、东京(代称) [246]
时间范围
25年 至 220年
货 币
汉五铢
人口数量
6500万(永寿三年) [38]
主要民族
汉族
开国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
末代皇帝
汉献帝刘协
都 城
洛阳(25-190年)、长安(190-195年)、许昌(196-220年) [182] [208] [222]
主要帝王
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汉顺帝
政治体制
台阁制
选官制度
察举制→阳嘉新制
土地政策
度田令
目录
1国号
2历史
?新末大乱
?东汉开国
?光武中兴
?明章之治
?永元之隆
?和熹盛治
?安帝中衰
?汉顺中兴
?梁氏专权
?桓灵党锢
?战乱灭亡
3疆域
?范围
?行政区划
?地方官制
4政治
?三公九卿
?尚书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部门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5军事
?建置
?等级
?兵种
6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人口
7文化
?教育
?思想
?文学
?史学
?宗教
8艺术
?绘画
?石刻
9科技
?造纸
?印刷
?医学
?化学
?天文
?数学
?农学
10民族
?匈奴
?西域
?乌桓
?鲜卑
?羌族
?蛮族
11外交
?东亚
?南亚
?东南亚
?中西亚
?欧洲
12社会
?服装
?饮食
?娱乐
?婚丧
?孝道
13帝王世系
国号
播报
编辑
刘秀是汉室后裔,延续“汉”的国号,定都洛阳, [2]由于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因此时人称洛阳为“东京” [243],并以“东京”代称东汉 [246],故后世称之为东汉。又西汉在前东汉在后,又称后汉。 [1]而季汉(蜀汉)政权对东汉的称谓是“中汉”,意为“汉之中世”。 [246]
百科x混知:图解东汉政权
历史
播报
编辑
新末大乱
光武帝刘秀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代汉建新朝之后,先后颁布“王田令”“私属令”等一系列新政,力图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然而,王莽改制触动了大豪强与许多上层官僚的既得利益,遭到激烈的反对与排斥,加之改革的理想化与盲目崇古。终适得其反,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且新朝末年水旱灾害不断,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一时间,四方响应,天下大乱。终于使这场由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自救式改革以失败告终。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亲刘钦曾任济阳县(今河南兰考)、南顿县县令。 [15]赤眉、绿林起义爆发后,新朝地皇三年(22年),刘秀与长兄刘演为恢复刘姓统治,起事于舂陵,组成“舂陵军”。 [16]王莽地皇四年(23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摧垮新莽大军,标志着新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事力量消耗殆尽。同年绿林军攻破许昌,王莽死于义军之手,新覆灭。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秀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乃破王郎,河北之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使他在河北站稳了脚。 [17-18]此后,刘秀拒听更始政权的号令。 [19]同年秋,又迫降和收编了铜马等部农民起义军逐渐自立。不久,与更始政权彻底决裂。 [20]
东汉开国
更始三年(25年)六月,赤眉军拥立汉朝后裔刘盆子为帝,史称建世帝。 [21]同月二十二己未日(25年8月5日),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南千秋亭五成陌(今河北十五里铺)即位称帝,国号仍为“汉”,史称汉世祖光武帝,改元建武。时关西号为铜马帝。 [22]
刘秀定都洛阳后,把南阳设为陪都,并开始东汉统一战争,先后消灭了盘踞关中、号称百万的赤眉军,割据陇右称王的隗嚣与盘据西蜀的公孙述等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 [23-25]经过十一年的东征西讨,刘秀终于在36年扫灭了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成家帝公孙述。 [26]自此,历经新莽末年长达近十九年的纷争混战,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171]
光武中兴
强项令董宣
刘秀鉴于西汉末期权臣干政、外戚篡国以及地方权重等历史教训,提高中央权威。首先致力于整顿吏治,加强中央集权,防范功臣、宗室诸王及外戚专权。
刘秀以“柔道治国”为主理念,退功臣、进文吏,使得大多数开国将帅皆以列侯归乡享受优厚待遇,而不参与政治。当时功臣能够参议大政的仅邓禹、李通、贾复三人。这几个人亦深知刘秀心迹,“并剽(消除)甲兵,敦儒学”,以避猜忌。 [27]功臣勋贵虽封为侯,赐予优厚的爵禄,但刘秀禁止他们干预政事。刘秀对其他大臣更为警惕,时任大司徒者多遭打击,如伏湛因事罢官,韩歆因刚直去位,又被逼自杀,欧阳歙、戴涉皆因罪下狱而死,史称“自是大臣难居相任”。 [28-29]刘秀对宗室诸王及外戚的控制更严。建武二十四年(48年),刘秀重申西汉时代的阿附藩王法,严禁诸王交通宾客,结党营私。52年,他借故搜捕王侯宾客,“坐死者数千人”。 [30]汉明帝即位后,更是屡兴大狱,株连极广。
建武二年(26年),刘秀下令整顿吏治,设尚书六人分掌国家大事,进一步削弱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权力。刘秀一方面进一步抑夺三公职权,使全国政务都经尚书台,最后总揽于皇帝;另一方面,又加强监察制度,提高刺举之吏,如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权限和地位。又令全国共并省400多个县,吏职减省至十分之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秀还重视生产与人民生活的恢复与发展,开始着力发展生产、提高民生、恢复国力,刘秀还采取了不少措施来安定民生,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建武六年下诏恢复三十税一的旧制。东汉初年的封建租赋徭役负担,比起西汉后期和战争期间有所减轻。他前后九次下诏释放奴婢,或提高奴婢的法律地位,使大量奴婢免为庶人,使流民返回农村,促进生产。同时清查土地,新定税金,振兴农业,使人民生活逐步稳定下来。他统治的时期,遭战乱破坏的生产和生活得到了迅速的恢复,人口与垦田数目大大增加,史称“光武中兴”。 [31] [32]
东汉经“光武中兴”,社会的经济有了一定的恢复,文化进一步发展,太学林立,学术气氛浓厚。东汉时期,各地豪强控制大量土地及耕作的农民,建立大型田庄,发展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甚至拥有私人武装力量,这一切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明章之治
汉明帝
光武帝死后,汉明帝即位。命窦固、耿秉征伐北匈奴。 [33]汉军进抵天山,击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占据伊吾。 [34]因此西域各国皆遣子入侍,第二年复置西域都护府,遂“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35]然而不久焉耆、龟兹复叛攻陷西域都护府,汉章帝即位后,不欲因西域疲敝中国而罢遣都护。 [36]
永平十二年(69年),位于今云南、缅甸北部一带的哀牢国,举国内附东汉,汉明帝以其地设永昌郡。 [37-39]哀牢之地,东起哀牢山,西至缅北敏金山,南达今西双版纳南境,北抵喜马拉雅山南麓,哀牢内附初步奠定了中国对云南地区的统治范围。
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明帝听说西域有神,其名曰佛,于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书及沙门,并于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教庙宇白马寺。 [40]明帝之世,吏治比较清明,境内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 [41]光武帝末年,全国在籍人口为2100多万,至汉章帝末年人口已达4300多万。 [42]
明章二帝在位时期,秉承刘秀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九次;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 [43-46]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称“明章之治”。 [47] [48]汉章帝时期开任用外戚之先河。 [49]
永元之隆
章德窦皇后画像
汉章帝驾崩后,汉和帝刘肈继位,其养母章德窦皇后成为太后,临朝称制, [50]尊崇母亲沘阳公主,重用兄弟窦宪等人,致使窦氏专权。 [51]同时兼用闺蜜邓夫人 [238]与外曾祖母郭圣通的族人。 [237]
汉和帝画像
永元四年(92年)窦太后的闺蜜邓夫人与宠臣郭举共同图谋杀害汉和帝, [236]汉和帝联合大臣丁鸿等人发动政变,扫灭窦氏及其党羽,亲政后励精图治,劳谦有终,讨灭匈奴, [52]击败贵霜帝国, [205]征服西域五十余国,使西亚国家条支、安息以及远在京师洛阳四万里外的海滨国家皆遣使朝贡;继而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至地中海东岸而返, [239]于是远国蒙奇(马其顿)、兜勒(推罗)皆来归服, [204]实现了欧洲与中国有史可据的首次直接交往; [227]又册封鲜卑大都护, [196]设立西海郡将青海湖纳入版图,于是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颂“冠斯往代,奄有万国”,史称“永元之隆”。 [6-7] [53]
元兴元年(105年)东汉垦田数达到732万多顷,人口达5325万人。 [42]
和熹盛治
和熹皇后邓绥画像
汉和帝去世后,和熹皇后邓绥成为皇太后,先后策立汉殇帝、汉安帝, [54-55]并以女君之名亲政长达16年, [198]“称制终身,号令自出;焦心恤患,自强者唯国”。 [199]当时天灾严重,四夷外侵,盗贼内起。邓太后每闻人饥,就达旦不寐,躬自减彻,以救灾厄;对外则重新征服乌桓、鲜卑、南匈奴, [201]剿灭海盗, [202]并将九真郡外的夜郎蛮夷纳入版图,扩张领土1840里, [189]使得天下复平,丰年如故,时人颂曰“兴灭国,继绝世”, [200]苏辙称之为“和熹盛东汉”。 [203]
邓绥还推行了一系列新政,如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纸墨,为蔡伦改进造纸术提供物质条件; [224]又以公车特征张衡入朝,研制浑天仪、地动仪等仪器; [226]元初六年(119年)邓绥创办了史上最早的男女同校学堂,这种大胆之举是史无前例的。 [223]思想上,她反对鬼神迷信,罢除一切滥设的祠堂,指出“鬼神难徵,淫祀无福”,这些破除迷信的举措对当时思想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85]文化上,邓绥命许慎等人到东观矫正文字,推动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问世。 [225] [228]经济上,她推行工资改革,实行“半钱半谷”制,发工资时可以发现金,改变了以往俸禄只发粮食的状况,推动了货币流通; [230]同时将北方灾民迁往江南地区安置,推动了江南的开发。 [258]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安帝中衰
汉安帝画像
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开始亲政。亲政期间戮辱贤臣,奸佞乱党登上政治舞台,导致东汉呈现衰败征兆。 [199]汉安帝又放任乳母王圣专权, [209]其女伯荣恃宠而骄,僭用天子仪礼,时人谓之“伯荣之威,重于陛下”; [210]中常侍樊丰勾结安帝乳母王圣,合谋废黜太子刘保,排挤陷害太尉杨震, [212]于是“天下纷然,怨声满道。” [217]
汉安帝死后,其皇后阎姬成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拥立北乡侯刘懿为帝, [56]翦除耿氏外戚势力,并将汉安帝重用的宦官樊丰、周广下狱处死,同时将汉安帝的乳母王圣母女流放至雁门,继而提拔重用阎家人,致使阎氏外戚专权。 [211]
汉顺中兴
北乡侯刘懿即位二百余日后就因病去世,刘保的乳母宋娥联络中黄门孙程等 [213]十九人诛杀了依附阎氏外戚的宦官江京等人,拥立废太子刘保为帝,史称“汉顺帝”,阎氏外戚皆伏诛。 [57]
汉顺帝画像
汉顺帝即位后纲纪四方,严惩宦官及其党羽,孙程等宦官十九侯以及多个中常侍均遭贬黜或处死,于是天下欣然,获得大治。
阳嘉元年(132年),汉顺帝采纳左雄的建议,推行“阳嘉新制”,对察举制进行改革,限制察举年龄、引入考试机制、进一步明确人才标准,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预示了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阳嘉新制已接近科举制的门槛,虽在察举制的庭园之内,但也走到了察举制的尽头,标志着察举制达到顶点,经魏晋南北朝发展而积累到了隋唐就演变成了科举制度。 [214]
汉顺帝虽由宦官迎立,但其限制宦官,打击外戚,其世被称为“东汉中兴之时”。 [261]
汉顺帝时期疆域图(1张)
顺帝朝几有中兴气象,彼时士人踊跃,欲救国难,纷纷上疏言政,士人关于再造地方吏治的建议多被采纳。如彼时地方长吏、二千石官员收取百姓谪罚者赎罪金,号为“义钱”,托名赈济穷人,实则沦为守令敛财的工具。虞诩上书顺帝,议复永平、章和之政,其疏云:“寻永平、章和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今宜遵前典,蠲除权制。”顺帝采纳其议,切责州郡,直接废除了谪罚输赎之制。故将顺帝推行的改革视作这一时段士人重建吏治的典型,可谓得宜。 [261]
梁氏专权
梁妠画像
建康元年(144年),汉顺帝驾崩,其皇后梁妠成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先后拥立汉冲帝刘炳、汉质帝刘缵、汉桓帝刘志,三度临朝听政。梁太后夙夜勤劳,仰仗贤能,委任太尉李固,将宦官一律驱逐,于是“天下咸望遂平”。 [215]同时提拔忠良,崇尚节俭,诛杀贪官污吏,调兵遣将,将内外盗寇统统消灭,于是“海内肃然,宗庙安宁”。 [216]
跋扈将军梁冀
然而梁妠不能约束外戚,其兄梁冀更是达到了外戚权力的巅峰,汉冲帝、汉质帝都被他牢牢控制。汉质帝因童言无忌而被毒杀,之后汉桓帝即位。 [58]
桓灵党锢
汉桓帝画像
159年,汉桓帝联合宦官一起诛灭了以梁冀为首的外戚集团。 [59]汉桓帝将与他同谋的五个宦官封侯,史称“五侯”,自是宦党干政。宦官的腐败比外戚更甚,导致士大夫不满,士大夫与外戚联合一同反对宦官。 [60]汉桓帝采纳韩演建议,将专权的宦官五侯全部贬黜。 [234]但宦官与士大夫的斗争仍很激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汉桓帝驾崩后,窦妙成为太后,迎立汉灵帝刘宏,从而临朝听政, [218]委任贤臣陈蕃与窦武,勠力同心,辅佐王室,广征天下名贤列于朝廷,共参政事,于是“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同时任用大量女尚书参与政事,出宣诏命; [219]又诛杀专权的宦官苏康、管霸,于是“天地清明,人鬼欢喜”。然而窦妙后又放纵宦官,出现了诸女尚书与宦官“并乱天下”的局面。陈蕃便与窦武密谋杀尽宦官,然而事泄被诛,窦太后也被迁往南宫。 [220-221]
汉灵帝亲政后,诛杀了专权的宦官侯览、王甫, [235]刻印“熹平石经”,为儒经提供定型文本,推动印刷术的雏形“拓印”问世; [231]又创办世界第一所文艺专科学校“鸿都门学”,推动文学艺术发展,开辟了世界教育史的新纪元。 [232]科技上,引进“胡床”(凳子),改变了汉人跪坐习惯;又任用毕岚发明引水洒路装置“渴乌”,降低了道路扬尘率。 [233]
但汉灵帝听信宦官谗言, [61]兴起第二次党锢之祸。黄巾起义爆发后,党锢才被解除。
小主,
战乱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