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道满心的不愿意,可当他看到这篇论文后,已经晚了。
整个隐学官员群体,到处都在议论着这件事,那是相当之亢奋了。
“这篇文章说的对,皇上啥事不干,就是个躺平摆烂的职业。”
“错,躺平摆烂还好,很多时候都是臭老六,没有他们倒行逆施,国家也不会陷入兴衰更替的怪圈。”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整个皇族都骑在国家头上吸血,比贪官尤甚!”
“光明正大地享受供养就罢了,还有越来越多的特权,比如皇陵,皇家园林,甚至各式宫殿,这都是民脂民膏啊…”
到处都是讨伐的声音,王成道不由劝慰道。
“那个,你们说的太过偏颇,皇上也不全是蛀虫,很多开国皇帝一统天下,解决万民之疾苦,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啊!”
隐学会长站出来开脱,还是很有些分量的,一众人面面相觑,算是止住了讨伐的声音。
可是,还不等王成道高兴,反驳就来了。
“会长大人,功在当代或许有,但千秋就免谈吧!
毕竟再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活不过百年。”
说话的人是副会长马文元,也是内阁中仅次于王成道的次辅。
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已经很清楚,盛极而衰!
有了马文元的抛砖引玉,立刻有好些人站出来附和。
“对,会长大人,这话我赞成,开国皇帝文治武功不在话下,可遍数下来,下一代大半都是酒囊饭袋。”
“嗯嗯,盛极而衰,绝对牛不过三代。”
“这就是体制的问题,世袭罔替下,怎么可能各个都是雄才大略呢!”
“嗯,皇上再能生,也就有个几十名皇子。
从这些人里面选太子,具体定论还不是看能力,而是按远近亲疏,太过偏颇了。”
“岂止,就看皇室的整体环境,真正德才兼备和仁善的皇帝,早被皇兄皇弟们拿捏的死死地,根本不可能有上位的机会。”
“没毛病,这样选出来的太子,当了皇帝也是大坏种。
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都是这德行,国家何来大兴之说!”
“退一万步讲,咱不谈太子选拔的公正性,也不谈环境,就从隐学的概率论研判。
几十个皇子选一人,选出明君的概率有多大?
可大乾人杰地灵,若是在天下人中选择,选出个雄才大略的开国明君也不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