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善报

钱知县沉思片刻后,决定从邻县调集大量的鸡和鸭。他认为鸡鸭可以捕食蝗虫,而且不会对庄稼造成二次破坏。于是,他立刻派人去安排此事,同时组织村民在庄稼地周围挖掘沟渠,防止蝗虫蔓延到其他地方。

在等待鸡鸭到来的日子里,钱知县一直留在受灾村庄,和村民们一起对抗蝗灾。他亲自参与挖掘沟渠,手上磨出了水泡也毫不在意。村民们看到知县大人如此尽心尽力,深受感动,纷纷振作起来,积极配合。

几天后,大批的鸡鸭被运到了村庄。钱知县指挥村民将它们放入庄稼地。这些鸡鸭一见到蝗虫,便欢快地捕食起来。在鸡鸭的帮助下,蝗虫的数量逐渐减少,受灾的范围也得到了控制。经过数周的努力,蝗灾终于被成功遏制。

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村民们对钱知县感激涕零。他们自发地来到县衙,送上自家的粮食和蔬菜,以表谢意。钱知县却一一拒绝,他对村民们说:“这是本官应该做的,保护百姓是我的职责。”

这次蝗灾的解决,让钱知县的善名在睢宁县内外传扬开来。其他地方的官员听闻后,也纷纷效仿他的方法来应对蝗灾。而钱知县在百姓心中的地位愈发崇高,成为了人们心中真正的父母官。他的善举如同阳光一般,照耀着睢宁县的每一个角落,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和生机。

小主,

—_

随着蝗灾的平息,睢宁县的日子逐渐恢复了平静,但钱知县并未放松对民生的关注。他开始着手改善县学的条件,因为他深知教育对于百姓和整个县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钱知县亲自视察县学,只见校舍破旧,有的屋顶甚至漏雨,桌椅也残缺不全。学子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学习,让他心疼不已。他当即决定从县衙的财政中拨出一部分款项用于县学的修缮。

消息传出后,一些富商和乡绅也被钱知县的善举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出资相助。钱知县亲自监督工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现纰漏。在修缮的过程中,他还与工匠们一同商讨如何让校舍更加坚固美观,如何设计才能让学子们有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同时,钱知县意识到,仅有好的学习环境还不够,还需要优秀的先生。他四处寻访有学识、有品德的教书先生,不惜重金聘请他们来县学任教。对于那些贫困但有学习天赋的学子,钱知县还设立了专门的助学金,让他们能够安心读书,不会因家境贫寒而辍学。

县学修缮一新后,迎来了新的学期。学子们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坐在崭新的桌椅前,眼中满是兴奋和对知识的渴望。先生们也都认真负责地授课,县学里书声琅琅,充满了生机。

在钱知县的努力下,睢宁县的学风日益浓厚。几年后,县学的学子们在科举考试中屡有佳绩。有的学子考中了秀才,有的甚至中了举人,这在以往的睢宁县是从未有过的。这些学子们对钱知县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知道,如果没有钱知县对县学的大力支持,就没有他们今天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