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动机的分析固然重要 ,但在这个时间节点上 …… 或许也没有那么重要 …… 毕竟我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那就是此刻困扰我的一些迷惑 ,极有可能是我认知上的局限性 ,乃至思维上的谬误导致的 …… 所以,对于自身动机的诠释 …… 在未来兴许会有变化 ……」。
「 …… 好吧 …… 既然如此 …… 那不妨,让我来确定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 …… 那就是我所谓的修行、修仙、修道 …… 具体指的是什么 ?修的是什么呢 ?…… 这个所谓的「道」,大致是个什么东西 ?…… 或者说 ,我应该如何去界定它 ?…… 」。
……
念及至此 ……
「赵凡」又在土炕上静静盘坐了约一刻钟的工夫 ……
他想到了很多:
想到了以前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
想到了从一些书籍,互联网上看到的相关内容 ……
想到了曾经与「陈晨」还有「老乞丐前辈」的对话 ……
……
于是 ,对目前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进行一番剖析与整理后 。
「赵凡」决定从三个层面 ,逐步思考确定这个问题 ……
第一个层面:最常见的呈现「杂乱的道」 。
实际上 ,对于极少数的学术派,与相对较真的修行者来说 ,在他们的认知中,对「道、法、术、器」乃至「德」,这一系列的概念定义,其实是非常清晰的。
即便,他们的这些清晰区分,可能因为出于不同的人与派系,而导致彼此有所不同。
但终归是相对有序的。
……
不过很可惜 ……
在大千世界 ,芸芸众生之中 ……
绝大部分的人,对「道」这一类东西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并不遵从系统化的有序感,而是杂乱的 ……
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便是人们将「道、修道、修行、修仙」,与各种各样的「超能力、利益、欲望」相互捆绑,模糊与错位其中的边界 ……
久而久之,修道一词的广泛的外部呈现,逐渐陷入到了一种混乱的癫狂之中 ……
而想要找到佐证这一情况的依据,也是多到随处可见,不胜枚举 ……
……
例如:
闲来无事的「张三」,听说昔日的同窗「李四」,入深山修道多年后 ,学成而归 。
出于好奇心的驱使,他携带礼物前去拜访 ……
只是,在见到颇具仙风道骨的「李四」后,「张三」既不问道 ,也不究理 ……
他只是闲聊片刻「饮食起居、鬼神传说」的闲话后,便自觉得「李四」并无过人之处 ,想必这些年来,无非是故弄玄虚 ,蹉跎岁月 ……
而就在这时,忽见「李四」随手一挥 ,施展了一番「化水成冰 ,呼风唤雨」之术 。
瞬间 ,这「张三」也不管这所谓的神通之术,是不是幻术障眼法 ?…… 连忙大呼「神迹 、魔法、上帝」…… 进而尊称其为「上仙」,并虔诚跪地,表示愿意追随「得道」的「李四」,修习无上大道 ……
至于 ……
「李四」之前说了什么 ?又做了什么 ?好像都不重要了 ……
重要的是 ……
「张三」在跪下的那一刻,已经开始幻想「得道」后要去干什么了 ……
……
又例如:
想求领导「王五」办事的「赵六」,虽携带大量世俗珍贵之物,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开口拉近与对方的关系。
一日 ……
「赵六」忽见在公园闲逛的领导「王五」手上攥有一串盘珠,故心生一法 ……
立刻赶上前去 ,以「修行修道」为切入点 ,话里话外之间 ……
要么 ,向领导讨教玄之又玄的天道妙法 ,以示自己也是向道之人 ……
要么 ,就是间接隐喻「王五」的修为高深 ,赞誉其得成大道 ,必是水到渠成,指日可待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