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请到一位国家认可的大神,刘正茂已经很满足,没想到周长庚提出,他还要带一位搭档,也是当年支援三线来内地的专家,开始他们两人都在平塘水泥厂,后来某县要办水泥厂,那个搭档又被政府调到那里去支援,现在也退休在家。
经周长庚解释,原来他的搭档在煤炭坝水泥厂。因平塘水泥厂领导把这事当成政治任务,当即派车送周长庚和刘正茂去煤炭坝找人。
到达煤炭坝水泥厂干部宿舍时,已经是中午,见到了周长庚的搭档邓又田老人,两位老友见面甚是高兴,邓又田把他们请回家,让家里做饭招待,还去水泥厂食堂打来当天的荤菜。
席间,周长庚对邓又田讲,国家又要启用他们出山,去高岭县帮忙创办一家新水泥厂,邓又田还没回答,邓妻抢先讲,老邓身体不行,不能出山了。
邓又田听后,把筷子往桌上一扔,吼道:“谁讲老子不能出山,只要是国家召唤,那是政府看得起老子,老子爬也要爬去。”
老邓的话吓得老婆和子女都不敢再开口反对。刘正茂连忙解围说:“婶子,我们请老邓去做顾问,不会让他们去一线干活,主要是把把关。我们也会安排专人照顾他们。”
引发邓家矛盾,,周长庚很尴尬,吃完饭,三言两语约定,两天后,由刘正茂派人来接邓又田。然后大家就匆匆离开了煤炭坝。坐车到平塘,跟周长庚分手,刘正茂骑上自行车直接会火车南站仓库等候刘敏。
在家里,刘敏是个无所事事的人,盲流出来几年,并没赚多少钱回家。今年遇到刘正茂,有稳定的紧俏货源后,他的收入猛增。这次回家带回去几百块现金和粮票,还有一些省城才能买到的东西。
国人的习惯,有钱后第一件事整房子,刘敏也不例外,他回家第一件事即翻修扩建房子,在家忙了十几天后,才想起刘正茂交代的事。通过亲戚和朋友拐弯抹角的介绍,搭上了县供销社主任杜红的关系,可对方不管他怎么讲,就是不相信他在省城有关系能搞到紧俏商品指标。
最后实在跟杜红主任解释不清,刘敏拍胸脯讲,到省城的费用和来去车票由自己负责,只耽误杜红几天时间,请杜到省城走一趟。
虽是供销社的主任,杜红从没到过省城,他想借机到省城看看,恰好有个熟人在省城某机关做事,可以找那个熟人的关系搞点紧俏品。
昨天中午到达省城后,用杜红的介绍信,刘敏出钱住进了招待所后,杜红就让刘敏自己去忙,他丢下刘敏独自去找在机关做事的熟人。
满怀希望找个那个熟人,对方很客气地请他在机关食堂吃饭,谈到请对方帮忙搞紧俏商品时,对方很尴尬的回答,自己只是小办事员,现在想买辆上下班用的自行车,都苦于没有指标而没买。
杜红失望的从熟人那里出来,又跑省、市供销社去碰运气,得到的答复是,紧俏商品都有各自的渠道流通,比如:交电公司、百货公司,供销社只负责农产品调度,他们对于杜红的需求也爱莫能助。
杜红在外面跑了一天铩羽而归,刘敏也自个生了一下午闷气,他恨杜红看不起人,利用自己到达省城后就翻脸不认人。
晚上,刘敏还是去招待所见了杜红,而杜红在四处碰壁后,只能把刘敏当成最后的希望。
早上,刘敏带杜红到银苑喝茶,鹿青替刘正茂转告,下午五点后,去南站仓库见面。
接到刘正茂承若,刘敏知道的自己面子可以找回来了,他上午没做事,就带杜红去岳麓山和橘州玩,中午回到银苑,因回家花钱太多,刘敏打算请杜红、鹿青、洪胜到新华楼吃刀削面。
最后鹿青请客,省城饭店吃的本土菜,算是给刘敏撑了面子。约定时间是下午5点后,刘敏时间观念很强,吃完中饭,他又带杜红在市区内四处走走,临近约定时间时,才带杜红坐上一路公交车前往火车南站。
从平塘水泥厂赶回仓库,刚缓口气,就听到仓库门口有人喊刘队长,刘正茂只见刘敏一脸媚笑着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个不到40岁的人,把瞧不起刘敏的神情挂在脸上。
刘正茂上前,故意做出很尊敬刘敏的样子,双手伸向刘敏道:“刘哥,回家一趟,更加精神焕发了,欢迎你来指导工作。”
这一套操作把刘敏搞懵,毕竟是出来混社会的人,反应很快,马上接到刘正茂抛来的善意,也伸双手握住刘正茂,使劲摇晃一下,大笑着说:“还不是靠刘队长关照,赚了些钱回家把房子重新翻修一遍,对了,这位是我们县供销社杜红主任,在老家对我也很关照。”
旁边的杜红,今天昨天自己去找关系碰了钉子,他根本不信刘敏会认识什么大领导,今天刘敏好吃好喝招呼,他跟着过来是想戳穿刘敏的谎言。
年轻得不像话的刘队长跟刘敏很熟络的样子,见面就互相吹捧,他老杜见过的世面多了去,这种套路还唬不住自己。
小主,
刘正茂不知道杜红心里的想法,刘敏介绍后,刘正茂礼节性地对杜红说:“杜主任,欢迎欢迎,仓库简陋,还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