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离觉得,中国的大数据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她才刚和威廉聊完自己的早餐和他的晚餐,一打开小红书,首页就被新加坡美食的推送彻底攻陷。
从海南鸡饭、肉骨茶,到加东叻沙、黑胡椒螃蟹,琳琅满目的图片看得她食欲大开,仿佛小红书精准捕捉到了她刚才那句“馋了”的心情,体贴地给她安排了一场视觉盛宴。
她本着好奇点进去,一张张翻看着推荐,没想到这一看就停不下来。
评论区里有人热烈讨论着新加坡哪里的咖椰吐司最正宗,哪家的炒粿条加的酱汁更足,还有人晒出自己凌晨排队吃大华猪肉粿条面的经历,配图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鲜美的汤汁里浮着几片薄薄的猪肉,透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鲜香。
江离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小红书推荐的这些新加坡美食,好像特别符合她的旅行风格——没有高档餐厅,清一色都是街头小吃和隐藏在巷弄里的苍蝇小馆。
她突然意识到,估计是因为自己之前去老挝旅游时,特意在小红书上搜索过琅勃拉邦和万荣的本地小吃,大数据大概是通过她的搜索记录,精准地把她归类成了“热爱融入当地文化的背包客”。
那趟旅行,她彻底沉迷于巷子深处的米粉摊、烧烤摊,甚至跑去集市跟当地人挤在一张塑料桌前,学着他们的样子用手抓糯米饭。
她至今记得,为了找到一碗传说中最正宗的老挝米粉,她在一个破旧的巷子里绕了半个小时,期间谷歌地图罢工,路标歪歪扭扭,全靠一家家小摊问过去。
巷子里湿漉漉的,空气里混杂着香茅、炭火和鱼露的味道,路过的人有的骑着摩托车,有的拎着刚买的水果,还有人好奇地看她这个迷路的游客。
好在最后,她终于找到那家低调到像是居民家后院的小店,端上来的米粉果然汤浓味鲜,一口下去,她觉得自己这半小时迷路简直值了。
想到这里,江离忍不住笑了。
大数据是真的可怕,不仅精准分析她的饮食偏好,还几乎是在提醒她:“你上次就是这么吃的,这次是不是也该安排上?”
所以这次威廉去新加坡,江离和威廉聊到新加坡,它也理所当然地推送了“新加坡本地街头美食指南”,毕竟按照她的风格,一定不会去高档餐厅,而是会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叻沙,蹲在某个小巷的塑料桌前大快朵颐。
江离随手点开一篇帖子,博主正在安利芽笼的一家肉骨茶,说是当地人最爱的老字号,汤底浓郁,带着胡椒的辛辣,配上油条蘸汤绝对是人间享受。
江离咽了咽口水,越看越觉得香。
她犹豫了一下,把这家店的名字复制,随手发给了威廉。
江离: “你晚餐吃中餐,那明天可以去试试这个?我刚在小红书刷到的,看起来很不错。”
消息发出去后,她又翻了几家,看见一家以黑胡椒螃蟹闻名的老店,忍不住又发过去。
江离: “这个也不错!不过可能有点辣。”
没过多久,威廉的消息弹了出来。
威廉: “你怎么突然开始给我推荐美食了?”
江离: “因为我被大数据洗脑了。”
她理直气壮地回完,随手截图发过去,是小红书首页那一片“新加坡必吃美食”的推送。
江离: “你看看,我才刚跟你聊完晚餐,它就开始给我安排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