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关于纸币的发行

于是发行纸币的呼声高了起来,喊的最起劲是文彦博、范仲淹等这些赵桢的铁杆心腹。他们都曾用过纸币,对纸币的方便性烂熟于心。

那些买手机、交话费的拿着那铜钱也是怨声载道,这东西实在太沉了。再加上有心人的宣传,纸币的发行已经迫在眉睫了。

赵桢本来还在为发行纸币的准备金不足而发愁,虽然达辉朗、赵极及一些人全力支持但仍然与要求数目相差甚远。比如说银行要发行二百万纸币,那相应准备的铜钱就不能少于100万贯。甚至由于纸币刚开始发行准备金是按1:1的比例准备的,否则遇到了抢兑怎么办?兑换不了的话那银行的信用还要不要了?银行没有信用那它发行的纸币还有谁人敢用?

达辉朗家是有钱,富可敌国。可是你让他直接拿出一百万贯铜钱试试?有读者说他家有那么多黄金,可问题是那么多黄金上哪兑换去?

北宋的货币使用基本上是以铜钱为主,白银为辅,至于黄金吗?直接消费想都不要想,文彦博穿越的时候带着金叶子那是为兑换方便不是直接花的。

大宋朝这些年闹钱荒不是因为铜钱外流,铜钱外流太多也不至于闹钱荒。大宋朝闹钱荒的最主要原因是流动性不足,朝廷每年发行的数百万铜钱刚发行没多久就进了有钱人的地窖而不再流动,长此以往你发行的再多又有何用?

这一下因为电信公司一下子收到了一千多万贯铜钱,准备金的难题立刻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在发行纸币面额上又产生了争议,最大值应该是多少?最小值应该是多少?双方争论不休。最后赵桢征求穿越众的意见,穿越众也争论不休。达辉朗提的建议是纸币的最大面值是一贯钱,再往上是银币,一个银币是一贯钱。银币上面是金币,一个金币是十个银币。再往上是汇票,也就是相当于银票,银票的最大面值是一百贯,不过银票并不参与流通,使用时要进行兑换。

至于最小金额达辉朗认为一文钱还是数额较大提出了分的概念,一文钱相当于10分,这样就解决了小面额的难题。比如说一文钱两个鸡蛋,可是我想买一个鸡蛋呢?在以前只能不卖,现在这个问题就得到了圆满解决。

赵桢决定采用达辉朗的建议,将纸币设置为分、一文、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一贯(两)再往上是银元,每个的份量是一两,相当于一贯钱。再往上是金元,每个的分量是一两,相当于十个银元。再往上是汇票,分为五十贯(两)和一百贯(两)两种不参与流通只做大额结算用。

命令下发之日起各相关部门立即行动,争取在一月内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