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香烟风波

只是耶律休娥此次回来所携带的现代世界的香烟只有十条,打火机也只有一盒五十个。而这些神仙世界的东西还要孝敬她的父王和别的叔叔,所以也不能给忠王耶律宗定太多。因此除了两盒现代世界的香烟以外只给了这个叔叔一个打火机和一个烟灰缸,而这样的烟灰缸耶律休娥也只带回来了十个。

不过大宋牌香烟到是给了耶律宗定十条,估计够这个叔叔抽两个月吧。

她哪知道这个耶律宗定自从抽了这个大宋牌香烟以后就抽上了瘾再也不愿意抽他那个老旱烟了,再加上他有这个香烟在外面也是招人眼球,每当他抽烟的时候看到别的抽烟同僚那可怜巴巴的眼神……

结果本来是能让耶律宗定抽两个月的大宋牌香烟还没一个月呢就被他和他的家人及手下抽没了。于是被迫又换回了老烟枪……

可是当你抽惯了香喷喷的香烟再换上直呛嗓子的老烟枪他也不舒服呀!于是为了这香烟把这个老王爷急的团团转……

于是这个老王爷就让手下人去两国的通商集市去买这大宋牌香烟。可这大宋牌香烟刚在东京城生产不久还没卖到这个集市上来,偶尔有东京城过来的商人带了几盒过来人家还要留着自己抽根本就不卖……

耶律宗定没办法只好分三步走,第一就是仿制这种大宋牌香烟,可是因为没有配方他们卷的那种卷烟就是一个小号的旱烟,抽起来就是那么回事。第二就是让自己的手下人飞马去东京城买大宋牌香烟,先买他几大车的够自己这帮老烟民先抽一年的。第三这方式就有点损了,那就是让自己的手下冒充强盗去抢劫,专门就抢这种大宋牌香烟……

于是在宋辽的边境集市上就出现了一系列的抢劫案,比如说某个抽大宋牌香烟的宋国商人走到某个人少僻静的角落突然冲出几个蒙面大汉将人拖到了某个无人的角落……

这个宋国商人吓了个半死连忙跪地求饶,说是自己愿意将身上的财物都交出来让对方留自己一条小命,可是当他将自己身上的所有物品都掏出来以后人家只是把他的香烟抢走了,对于别的财物人家是连看都不看……

那大宋商人……喂大侠,我这里哪个东西可都比那香烟贵呀!

辽宋两国边境集市接连发生香烟抢劫案也引起了大宋这边管理双方贸易官员的重视,他们通报了辽国方面要求对方也派出人马一定要把那抢香烟的盗匪抓住。这帮强盗简直太丢强盗界的脸了……以后抓住几个这样的强盗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而辽国方面则是哼哼哈哈,也派了几个人过来协助大宋方面抓这些没出息的强盗。只是辽国方面派出来的那几个本身就是抢香烟的强盗,那你还上哪抓强盗去?只是在集市附近撒网抓了几个小偷就算交差了,等这边刚消停一会儿以为抢香烟的强盗都被两国强大的政权机器吓跑了而松懈的时候,那几个抓捕强盗的辽国人又摇身一变成了强盗继续他们的抢香烟大业,而这个时候他们那个老王爷可是憋坏了……

这种情况直到去大宋采购香烟的辽国人回来才结束,他们带回来了两大车的大宋牌香烟,花了一千多两黄金……

不过老王爷有钱,人家也不差这个,再说了他给辽国那些有钱人倒卖香烟卖了一车还赚了不少呢!

……

而耶律休娥回到辽国的京城上京临潢府也是震动了整个上京城。

首先她那个四轮马车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这神仙世界的仙车外表华丽光华闪闪,一到了晚上点上车灯更是将外面照的如同白昼一般,尤其是没有马匹牵引自己一跑起来更是快若奔马。更重要的是此时上京城已经到了十一月底,外面天寒地冻的,而这仙车里竟然温暖如春,就是穿上夏天的衣服也不觉的冷。

而耶律休娥和她的两个侍女的穿着则是更吸人眼球,她们的帽子,身上的羽绒服,脚上保暖性能最好的高跟大皮靴更是将她们的身材凸显得亭亭玉立。再加上三女又跟张博雪学的注意保养脸部皮肤,那三人的小脸蛋是显得这个嫩呀!尤其是耶律休娥的皮肤那嫩的好像都能拧出水来。

此时辽国的各项科技比起以前的大宋可能还要好上一点,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越很多。可是当辽国上京城的贵族一看到耶律休娥带回来的那些大宋最新的产品也是不由得目瞪口呆……

咱们就以大宋东京城姐妹服装厂生产的棉装来说吧,这些棉装很多都是山寨的现代世界的衣服款式,不但外表美观而且保暖性还强。除了一部分是棉花填充的保暖材料,大部分都是那种精选的羽绒,有鸭绒和鹅绒两种。而且这些绒毛都是纯手工挑选,又经过精心洗涤,不但没有任何异味,保暖性比皮裘大衣又没差多少,而重量比起皮裘来轻了何止十倍?虽然衣服的布料还是以丝绸为主,在耐用上不如现代世界的布料,可是这些衣服在大辽国那可真是顶尖的存在了……

还有那大宋纸业生产的手纸,反正辽兴宗耶律宗真用完了这手纸以后是再也不用竹棍刮屁股了……而整个皇室的高级皇亲以后上厕所也都用这个大宋纸业的手纸了……

不过辽兴宗也不是个普通的皇帝,他在拿到了女儿送给他的这些东西以后立即就把朝臣都召集起来开了一个会,尤其是辽国的工部主管官员全部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对于神仙世界的物品辽兴宗放弃了想要仿制的想法,因为这个东西别说仿制,就连这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他们都研究不出来。

比如说那个神化世界的仙车,他们不说整体仿制,就连那个四轮马车的轮胎都让那些工部的官员抓耳挠腮不知道从哪里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