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古代只有穷人才吃下水,不像是后世,原本不值钱的下水变得极其贵,人们不吃好肉,偏吃下水。
“这菜须热吃,凉了便不是味儿了,李大官人请动筷!”
狄泉一边介绍,这边李应走过去,提起着子,挑起红汤内滚烫的牛杂送入嘴中。
李应吃入口中的这是一块牛肚,入口之后,只觉得这味道麻辣鲜香,口感细腻化渣,来不及细品,舌尖之上便有一股灼烧之感通透脊背流入四肢百骸。
没尝过如此辣味的李应一时不觉,喘了两口气,随即额头汗涌,嘴中忙叫道:“好!好!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口下去,舌尖又麻又辣,有些刺痛,尽管如此,却仍觉得意犹未尽,李应又夹了其中一种红色管型菜蔬入口。
狄泉刚想阻止,已经晚了!
但见此物一入口,李应便是“噗”的一声喷了一地口水鼻涕。
但见他双目红赤、那须眉便如刺猬般拧作一团,这又是咳嗽,又是打喷嚏,一时间涕泗横流,粗气乱喘,看呆了在座众人,笑杀了旁边鲁智深,只羞臊了李应一人。
“李大官人,先喝口水!”
这家伙吃了一颗辣椒,不这样就怪了!
“失态失态!”
李应缓过辣劲,向众人抱拳致歉。
“啊也!这味道当真是好,麻辣鲜香,细腻化渣!”
李应还在回味,狄泉就把另一盘子菜推了过来。
但见此菜,其色泽酱棕中透露金黄,香气浓郁,似是三种菜蔬制成,一种色泽如金,一种翠绿如玉,三种之中,唯有茄子这一味蔬菜李应自是认识的。
有了“红汤牛杂”的经验,李应也不敢小瞧了这道菜,于是,小心翼翼的提箸品尝。
先吃那黄的菜,只见其外焦里嫩,外酥脆而内软糯,口感味道皆是李应平生未见!
而那翠绿之菜则口感爽脆,别有清新,其中又略略透出几丝辛辣,味道独特。
李应也是北方山东之人,独龙岗就在山东郓州吗。
此菜色泽浓重,味道咸鲜酥脆,可以说是正合了李应这个山东人的胃口,而那紫茄经了油炸,浑如脂膏入口,让李应不由得大为夸赞!
若问这菜是什么,满个大宋朝恐怕没一个人认识,但千百年后的后来人若是一看,必然脱口而出一句“地三鲜”!
此菜正是“地三鲜”!可这地三鲜的三种原料:土豆、青椒、茄子,除茄子在汉朝已自印度传入川蜀之外,另两种皆在明朝时才传入华夏,要不是狄泉把这两样东西带来了,还得个几百年才能吃上这道菜。
“好味道,好味道!”
李应吃的是高兴了,但是不能光吃高兴了就完事了,狄泉还想和他说说这做生意的事情呢!
狄泉便把梁山上这些特产之物的事情和李应说了,而且还拿出来了辣椒粉、高度白酒等一系列的实物作证狄泉说的一句都不是假话。
李应听完了之后反应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拍案而起。
他妈的,有这样的东西,那还用做强盗上山落草吗?直接就可以富甲一方了啊!
“狄寨主,若是能以这些东西牟利,只怕是能够呼风唤雨,富可敌国啊!”
李应知道这几样东西在宋朝只要用的好,甚至是能把全国的财富都赚取来。
“李大官人,钱再多又有什么用呢?日后辽人、金人南下,我大宋子民又有多少会丧命在他们手下呢?就是金山银山,挡得住他们的铁骑吗?”
“狄泉聚义反宋,只因朝廷昏聩,贪官害民,民不聊生,众生困苦,已经到了改朝换代的地步,而四方异族虎视眈眈,常常侵犯中原,这样的朝廷,能保护得了中原百姓吗?”
狄泉反问李应道:“昔日异族入主中原,五胡乱华,苍生涂炭,李大官人应该也记得吧,狄泉不为一己私利,只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文正公的那篇《岳阳楼记》,狄泉当年学习的时候,就为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所震撼过。
而先祖狄青和“横渠四句”的作者张载,也都曾经被范仲淹勉励过。
现在想想,若是宋朝多几个范文正公这样的人物,何至于历史上出现靖康之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