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以上这些食物保存的方法均可概括为密封储藏法,这与现代罐头工艺的原理十分相似。而现代罐头的诞生则可追溯到18世纪末叶的法国。
没办法,现在人们保存食物的手段较为落后,要想保存食物长久不变质,人们只能将少数几种食物完全晒干、烤干、熏干或风干,尽可能去除掉食物中的绝大多数水分,制成黑面包、干粮或者饼干或是肉干、鱼干等食物,在保存肉类时还要用大量的盐或盐水来浸泡、腌渍,制成如腌猪肉、腌牛肉、腌鱼等食物,再或者是用烟熏的方式来保存肉类,降低细菌繁殖,比如各种火腿就是如此。
用这些方法确实可以长久保存食物不变质,但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保证这些食物的储存环境长久干燥,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用这些方法保存下的食物或许能够保持数月甚至数年不腐败,还能具有一些特殊的“岁月”风味。
但是在保存环境,在条件艰苦的战场上,筹集到的食品在运到前线的路上很容易受潮或是被雨水侵蚀,然后细菌滋生,大量腐烂变质,珍贵的食物被白白浪费掉,士兵们还吃不饱。
长久以来,基本上古代的士兵们虽然也有机会吃到新鲜营养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新鲜肉类,但是这些食物在战争期间并不容易保存、供应,因此士兵们在很多时候只能靠小米,醋布和咸肉为生。
小主,
狄泉心说如果能够克服这个罐头技术,那么不单单是肉类储备,也可以做一些水果罐头和蔬菜罐头来给部队补充优秀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毕竟咸菜来代替维生素还是不太好的。
就这样的饮食条件,光是身体素质上,梁山军就能超越绝大多数的朝廷兵马,到时候打仗能不占便宜?
而且根据各地报告,这山东各地产时令鲜果的地区很多,尤其是几个山区的地方,鲜果产出量很高,梨子、红柿的产量都很高,但是苦于销路打不开而且储藏不易,也没有什么好的路可以送出去,基本上都烂了。
如果解决了罐头问题,还能顺带着帮他们把路修一下,收购当地鲜果,顺带着算是扶贫了。
于是,狄泉就在和范猭找来了“笑面虎”朱富、“母大虫”顾大嫂等几个主管后勤粮草的头领商议了一下。
狄泉记得前世看书时看到过罐头的制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世界上的第一个罐头是在1804年,拿破仑的大力悬赏下,法国人尼古拉·阿培尔成功研究出世界上第一批罐头食品。他如猪肉、牛肉和鸡肉等进行分解加工,再将清理好的食物放入沸水中烹煮30~60分钟,并在这过程中添加一些盐和香辛料,然后将烹煮过的食物和汤汁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一个干净玻璃广口瓶内,并趁热塞入软木塞封口,最后再在软木塞和瓶口的接触位置用线加固和涂上蜂蜡密封,这样他便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罐头。
但是早期罐头却存在许多的缺点,首先因为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没有做到较高的无菌处理,其罐头的保质期并不会特别长,无法常年保存,保质期大概在几个月。
其次,封闭罐头的软木塞无法完全做到隔绝空气,也就无法阻止外界空气中的湿气、细菌等危害罐内的食物。另外,罐头本身为玻璃质地的广口瓶,罐身非常脆弱,稍有磕碰就会破碎,而且玻璃透明的罐头经阳光的照射,也容易快速升温,使得罐头食品变质,因此种种,尼古拉·阿佩尔虽然发明了罐头但是他的罐头并没有很快就流行开来。
后来有人把食物放入一个清洗干净的马口铁罐,然后进行高温加热煮沸,并趁热用焊锡把马口铁罐口完全密封焊好,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铁皮罐头,其保存食物不变质的时间更长,也更易运输携带,这个发明也很快传遍世界。
像是早期的那种玻璃罐头,狄泉还能尝试制作,就算是部门长期储存个几年,几个月能够保鲜,也算得上是不错的状态了,毕竟这种制作罐头的技术还真不难。
只不过这个玻璃目前梁山泊还没有造出来,狄泉不知道能不能造出来。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玻璃制品是在两河流域的古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埃及的遗迹中发现的,而且古美索不达米亚下的古巴比伦首先出现玻璃碎片,可以怀疑古巴比伦首先造出了玻璃和玻璃瓶,但是当时的玻璃瓶可能制造起来比较困难。在古埃及的遗迹中发现了成规模的玻璃瓶,猜测这是因为古埃及人对能够装香料的玻璃瓶的大规模需求促使了吹玻璃技术的发展。
后来古罗马人征服了两河流域,于是古罗马人继承了制造玻璃的技术,并且以意大利城邦的技术尤为先进。在这段发展时期,玻璃的原始制法,即苏打与石英砂混合煅烧的技术有所改进,至少有色玻璃被探索出来,且初步运用于建筑上。但是在约公元十七世纪左右,制造大块平板玻璃的技术才诞生,也大概就在这段时期,西方的玻璃技术传入中国。
现在在宋朝时期,中原还是没有能力制造玻璃的